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研究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7-21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基础理论分析 | 第21-33页 |
2.1 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1.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2.1.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诠释 | 第23-24页 |
2.1.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2 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2.1 政府职能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2.2.2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| 第27-29页 |
2.3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内涵分析 | 第29-33页 |
2.3.1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的内涵 | 第29-30页 |
2.3.2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3-47页 |
3.1 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1.1 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 | 第33-37页 |
3.1.2 道路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7-38页 |
3.2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现状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2.1 制度基础与法律依据 | 第38-39页 |
3.2.2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范围 | 第39-41页 |
3.2.3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分工 | 第41-42页 |
3.2.4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方式 | 第42页 |
3.3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42-47页 |
3.3.1 道路运输法制建设不完备 | 第42-43页 |
3.3.2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不顺畅 | 第43页 |
3.3.3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关系不明晰 | 第43-44页 |
3.3.4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重心不突出 | 第44-47页 |
第四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与路径 | 第47-61页 |
4.1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1.1 法治规范原则 | 第47页 |
4.1.2 统一效能原则 | 第47页 |
4.1.3 协同治理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1.4 循序渐进原则 | 第48页 |
4.2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重心与方向 | 第48-52页 |
4.2.1 加强行业调控职能 | 第48-49页 |
4.2.2 完善市场监管职能 | 第49-50页 |
4.2.3 增强公共服务职能 | 第50-51页 |
4.2.4 强化安全管理职能 | 第51页 |
4.2.5 加强环境保护职能 | 第51-52页 |
4.3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路径 | 第52-61页 |
4.3.1 逐步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的建设 | 第52-54页 |
4.3.2 加快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 | 第54-57页 |
4.3.3 理清道路运输各职能主体间的关系 | 第57-58页 |
4.3.4 创新道路运输管理职能方式 | 第58-61页 |
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保障措施 | 第61-65页 |
5.1 转变管理理念 | 第61-62页 |
5.1.1 治理理念 | 第61页 |
5.1.2 法治理念 | 第61-62页 |
5.1.3 服务理念 | 第62页 |
5.2 完善制度保障 | 第62-64页 |
5.2.1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| 第62-63页 |
5.2.2 加强权力监督制度 | 第63页 |
5.2.3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| 第63-64页 |
5.3 强化队伍建设 | 第64-65页 |
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研究结论 | 第65-66页 |
研究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