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技术发展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技术发展概状 | 第16-17页 |
1.3 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内容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弹目交会信息分析 | 第20-28页 |
2.1 制导系统信息提取 | 第20-25页 |
2.1.1 独立回路四维跟踪系统 | 第20-21页 |
2.1.2 GIF系统所需的制导信息 | 第21-23页 |
2.1.3 制导盲区的考虑 | 第23-25页 |
2.2 引信系统获取的信息 | 第25页 |
2.3 本章总结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基于三维参数辨识模型的机动目标自适应跟踪算法 | 第28-40页 |
3.1 雷达目标跟踪技术简介 | 第28-31页 |
3.2 三维参数辨识模型及其辨识算法 | 第31-34页 |
3.2.1 三维参数辨识模型 | 第31页 |
3.2.2 模型参数动态辨识算法的改进 | 第31-34页 |
3.3 转换坐标卡尔曼滤波算法 | 第34-38页 |
3.3.1 状态方程 | 第34-35页 |
3.3.2 量测模型及去偏量测转换 | 第35-38页 |
3.3.3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程 | 第38页 |
3.4 本章总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制导引信一体化起爆控制算法设计 | 第40-54页 |
4.1 弹目交会几何模型 | 第41-47页 |
4.1.1 交会目道模型 | 第41-43页 |
4.1.2 交会目道模型的求解 | 第43-44页 |
4.1.3 交会目道模型的简化 | 第44-45页 |
4.1.4 引战配合模型 | 第45-47页 |
4.2 利用制导和引信信息的起爆控制算法 | 第47-50页 |
4.2.1 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 | 第47-48页 |
4.2.2 最佳起爆方位角的计算 | 第48-49页 |
4.2.3 最佳引战配合所需的交会信息 | 第49-50页 |
4.3 利用制导信息的起爆控制算法 | 第50页 |
4.4 利用引信信息的起爆控制算法 | 第50-51页 |
4.5 本章总结 | 第51-54页 |
第5章 制导引信一体化起爆控制系统仿真 | 第54-74页 |
5.1 总体仿真模型和流程 | 第54-56页 |
5.2 GIF起爆控制系统各模块测试 | 第56-68页 |
5.2.1 导引头目标跟踪模块 | 第56-58页 |
5.2.2 交会目道模型外推模块 | 第58-63页 |
5.2.3 GIF起爆控制算法模块 | 第63-68页 |
5.3 仿真系统整体测试 | 第68-72页 |
5.3.1 仿真初始参数设置 | 第68页 |
5.3.2 整体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2页 |
5.4 本章总结 | 第72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