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1.2 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接合过程自适应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9页 |
1.2.1 基于经典及现代控制理论的自适应技术 | 第12-15页 |
1.2.2 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自适应技术 | 第15-18页 |
1.2.3 基于复合控制理论的自适应技术 | 第18-19页 |
1.3 论文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2页 |
1.3.1 论文选题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AT起步挂挡过程分析 | 第22-32页 |
2.1 动力传动系统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2 动力学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3 起步挂挡过程控制方法及影响因素 | 第24-28页 |
2.3.1 起步挂挡过程控制关键控制参数 | 第24-26页 |
2.3.2 起步挂挡过程控制影响因素 | 第26-27页 |
2.3.3 学习参数选定 | 第27-28页 |
2.4 起步挂挡过程评价 | 第28-31页 |
2.4.1 离合器接合品质客观评价指标 | 第28页 |
2.4.2 起步挂挡过程控制目标 | 第28-29页 |
2.4.3 起步挂挡过程评价指标 | 第29-30页 |
2.4.4 起步挂挡过程对学习算法的要求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强化学习模型的设计 | 第32-52页 |
3.1 强化学习概念 | 第32-37页 |
3.1.1 强化学习算法简介 | 第32-33页 |
3.1.2 Q学习算法原理 | 第33-35页 |
3.1.3 算法可行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2 学习系统设计 | 第37-41页 |
3.2.1 非确定性MDP模型建立 | 第37-40页 |
3.2.2 Q函数形式定义及更新策略 | 第40-41页 |
3.3 学习算法收敛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 仿真训练模型设计 | 第42-47页 |
3.4.1 训练模型基本框架 | 第42页 |
3.4.2 训练模型动作选择策略 | 第42-44页 |
3.4.3 监测模块设计 | 第44-45页 |
3.4.4 训练模型数据存储设计 | 第45-46页 |
3.4.5 训练模型运算流程设计 | 第46-47页 |
3.5 控制参数在线修正模型设计 | 第47-51页 |
3.5.1 控制参数在线修正模型基本框架 | 第47-49页 |
3.5.2 控制参数在线修正模型动作选择策略 | 第49页 |
3.5.3 控制参数在线修正模型运算流程设计 | 第49-5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采用强化学习的起步挂挡过程仿真训练 | 第52-61页 |
4.1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 | 第52-54页 |
4.2 起步挂挡过程参数修正模型仿真训练 | 第54-56页 |
4.2.1 仿真训练方案 | 第54页 |
4.2.2 Q矩阵收敛性验证 | 第54-55页 |
4.2.3 修正模型正确率评估 | 第55-56页 |
4.3 修正模型优化训练 | 第56-60页 |
4.3.1 仿真训练优化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3.2 优化修正模型正确率评估 | 第58-6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采用强化学习的起步挂挡过程控制方法试验研究 | 第61-69页 |
5.1 控制参数修正效果测试 | 第61-66页 |
5.1.1 控制参数修正过程监测 | 第61-63页 |
5.1.2 修正效果测试 | 第63-66页 |
5.2 控制参数修正步长测试 | 第66-68页 |
5.2.1 确定初始控制参数下的修正步长测试 | 第66-67页 |
5.2.2 随机初始控制参数下的修正步长测试 | 第67-6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