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氮磷元素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作用 | 第9页 |
1.1.2 城市氮磷代谢的主要问题 | 第9-11页 |
1.1.3 城市氮磷代谢研究的必要性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9页 |
1.3.1 区域物质代谢分析 | 第12-16页 |
1.3.2 多部门的物质流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3.3 氮磷代谢分析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4 研究进展的总体综述 | 第19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2页 |
第2章 多部门系统分析模型结构与方法学 | 第22-39页 |
2.1 模型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| 第23页 |
2.3 多部门系统分析的代谢框架介绍 | 第23-33页 |
2.3.1 水部门 | 第25-26页 |
2.3.2 林业和食品部门 | 第26-30页 |
2.3.3 能源部门 | 第30-31页 |
2.3.4 废物管理部门 | 第31-33页 |
2.4 多部门氮磷代谢的计算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5 代谢性能指标的构建及算法 | 第34-37页 |
2.6 氮磷回收技术多物质协同计算方法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苏州市生态系统中氮代谢分析 | 第39-48页 |
3.1 多部门氮元素代谢结果 | 第39-43页 |
3.1.1 水部门氮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1.2 食品部门氮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1.3 林业部门氮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1页 |
3.1.4 能源部门氮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1.5 废物管理部门氮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2 氮代谢的关键流动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 氮元素代谢的总体结构和特征 | 第45-4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苏州市生态系统中磷代谢分析 | 第48-56页 |
4.1 多部门磷元素代谢结果 | 第48-51页 |
4.1.1 水部门磷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1.2 食品部门磷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9页 |
4.1.3 林业部门磷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1.4 能源部门磷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1.5 废物管理部门磷元素的代谢分析 | 第51页 |
4.2 磷代谢的关键流动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 磷元素的代谢的总体结构和特征 | 第53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氮磷回收关键技术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 | 第56-78页 |
5.1 氮磷回收技术的选择及对城市物质代谢结构的改造 | 第56-60页 |
5.1.1 氮磷回收技术的选择 | 第56-57页 |
5.1.2 氮磷回收技术对城市代谢结构的改造 | 第57-59页 |
5.1.3 技术情景设置 | 第59-60页 |
5.2 技术及组合情景对氮磷代谢的影响 | 第60-67页 |
5.2.1 技术及组合情景对氮磷代谢性能指标影响分析 | 第60-66页 |
5.2.2 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3 技术及组合情景的多物质协同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估 | 第67-73页 |
5.3.1 单项技术的多物质协同影响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3.2 技术及组合情景氮磷元素的回收潜力 | 第69-71页 |
5.3.3 技术及组合情景的水耗变化 | 第71页 |
5.3.4 技术及组合情景的能耗变化 | 第71-72页 |
5.3.5 技术及组合情景的回收能量变化 | 第72-73页 |
5.4 技术及组合情景的多物质经济效益评估 | 第73-7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6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78-81页 |
6.1 结论 | 第78-79页 |
6.2 建议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附录A 部分模型输入数据 | 第87-89页 |
附录B 部分模型输出结果 | 第89-9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