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土地基电渗加固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电渗加固软土地基研究综述 | 第10-34页 |
1.1 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1.1 软基处理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2 软基处理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 电渗加固机理 | 第12-21页 |
1.2.1 排水固结机理 | 第13-15页 |
1.2.2 化学加固机理 | 第15-16页 |
1.2.3 电渗加固的影响因素 | 第16-21页 |
1.3 电渗加固研究现状 | 第21-31页 |
1.3.1 模型试验 | 第21-27页 |
1.3.2 解析理论 | 第27-29页 |
1.3.3 数值模拟 | 第29-30页 |
1.3.4 现场试验 | 第30-31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31-34页 |
第2章 电渗加固模型试验系统 | 第34-48页 |
2.1 概述 | 第34页 |
2.2 电渗加固试验装置 | 第34-39页 |
2.2.1 轴对称试验装置 | 第34-36页 |
2.2.2 竖向一维试验装置 | 第36-39页 |
2.3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 | 第39-41页 |
2.3.1 传感器 | 第39-40页 |
2.3.2 数据采集装置 | 第40页 |
2.3.3 分析软件 | 第40-41页 |
2.4 物理化学性质测试设备 | 第41-43页 |
2.4.1 pH | 第41-42页 |
2.4.2 液塑限 | 第42页 |
2.4.3 自由膨胀率 | 第42页 |
2.4.4 Zeta电位 | 第42-43页 |
2.4.5 阳离子交换量 | 第43页 |
2.5 微观特性测试设备 | 第43-46页 |
2.5.1 微观结构 | 第43-44页 |
2.5.2 电渗出水离子含量 | 第44页 |
2.5.3 土样化学成分 | 第44-45页 |
2.5.4 土样矿物成分 | 第45-46页 |
2.6 试验操作步骤 | 第46-47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3章 软粘土电渗排水固结规律 | 第48-73页 |
3.1 概述 | 第48页 |
3.2 高岭土轴对称电渗固结试验 | 第48-54页 |
3.2.1 试验材料 | 第49页 |
3.2.2 试验方案 | 第49-50页 |
3.2.3 试验结果 | 第50-54页 |
3.3 膨润土一维电渗固结试验 | 第54-71页 |
3.3.1 试验材料 | 第55-57页 |
3.3.2 试验方案 | 第57-58页 |
3.3.3 试验结果 | 第58-7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4章 膨润土电渗微观机理 | 第73-89页 |
4.1 概述 | 第73页 |
4.2 微观机理研究方法 | 第73-74页 |
4.3 微观结构 | 第74-78页 |
4.4 化学成分 | 第78-86页 |
4.4.1 微观结构面化学成分分析 | 第78-82页 |
4.4.2 土样整体化学成分分析 | 第82-86页 |
4.5 矿物成分 | 第86-87页 |
4.6 电渗加固机理分析 | 第87-8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5章 多场耦合电渗固结理论模型 | 第89-111页 |
5.1 概述 | 第89页 |
5.2 多场耦合电渗固结理论模型 | 第89-92页 |
5.2.1 渗流控制方程 | 第89-90页 |
5.2.2 应力应变控制方程 | 第90页 |
5.2.3 电场控制方程 | 第90页 |
5.2.4 多场耦合理论模型 | 第90-91页 |
5.2.5 定解条件 | 第91-92页 |
5.3 解析理论研究 | 第92-96页 |
5.3.1 水平二维平面模型 | 第92-93页 |
5.3.2 竖向二维平面模型 | 第93-94页 |
5.3.3 轴对称模型 | 第94-96页 |
5.3.4 一维模型 | 第96页 |
5.4 轴对称模型解析解 | 第96-109页 |
5.4.1 轴对称二维模型 | 第97-104页 |
5.4.2 轴对称一维模型 | 第104页 |
5.4.3 解析解结果分析 | 第104-10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第6章 电渗固结过程数值模拟 | 第111-159页 |
6.1 概述 | 第111页 |
6.2 多场耦合电渗固结数值模型 | 第111-117页 |
6.2.1 控制方程 | 第111-114页 |
6.2.2 边界条件 | 第114-115页 |
6.2.3 轴对称多场耦合数值模型 | 第115-117页 |
6.3 解析理论对比分析 | 第117-120页 |
6.4 电渗固结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20-137页 |
6.4.1 电极排布形式 | 第121-128页 |
6.4.2 电渗固结等效模型 | 第128-130页 |
6.4.3 土体参数非线性变化 | 第130-137页 |
6.5 模型试验对比分析 | 第137-140页 |
6.6 现场案例对比分析 | 第140-157页 |
6.6.1 间歇通电条件下案例分析 | 第142-145页 |
6.6.2 电极反转条件下案例分析 | 第145-153页 |
6.6.3 深层土体电渗固结案例分析 | 第153-157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157-159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59-163页 |
7.1 研究内容 | 第159-160页 |
7.2 研究成果 | 第160-161页 |
7.3 研究展望 | 第161-1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3-173页 |
致谢 | 第173-17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75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