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问题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8页 |
1.2.1 国内外关于汇率传递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2 国内外关于依市定价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2.3 文献述评与本文特色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研究目标与思路 | 第18-21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21-31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1.1 汇率传递 | 第21页 |
2.1.2 依市定价能力 | 第21-22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2.2.1 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2 不完全汇率传递的理论 | 第24-27页 |
2.3 汇率传递的经济效应 | 第27-31页 |
2.3.1 汇率传递的微观经济效应 | 第27-29页 |
2.3.2 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效应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人民币汇率传递与依市定价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1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及汇率的变化趋势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1.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| 第31-34页 |
3.1.2 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趋势 | 第34页 |
3.1.3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化趋势 | 第34-35页 |
3.2 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2.1 我国出口贸易的流量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2 我国出口贸易的方式和结构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2.3 我国出口贸易的商品价格分析 | 第39页 |
3.3 汇率传递效应与依市定价能力间的作用机理及内在联系 | 第39-43页 |
3.3.1 汇率传递效应对依市定价能力的作用机理 | 第39-40页 |
3.3.2 汇率传递效应与依市定价能力的内在联系 | 第40-43页 |
第4章 汇率传递效应与出口依市定价能力的实证分析 | 第43-55页 |
4.1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| 第43-45页 |
4.1.1 实证模型与方法选取 | 第43页 |
4.1.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43-45页 |
4.2 实证相关检验 | 第45-46页 |
4.2.1 平稳性检验 | 第45-46页 |
4.2.2 协整关系检验 | 第46页 |
4.3 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4.4 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47-55页 |
4.4.1 各行业的长期汇率传递估计 | 第47-50页 |
4.4.2 各个行业的短期汇率传递估计 | 第50-52页 |
4.4.3 各个行业出口依市定价能力估计值 | 第52-55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5-59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55-56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56-58页 |
5.2.1 合理控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区间 | 第56页 |
5.2.2 善于利用汇率避险方式 | 第56-57页 |
5.2.3 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| 第57-58页 |
5.2.4 改善对外出口贸易结构 | 第58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