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技术快速测定果汁中的汞离子和有机磷农药残留

符号说明第5-10页
中文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1 前言第15-34页
    1.1 汞污染及危害第15-17页
    1.2 汞的检测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联用技术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基于纳米材料检测汞的新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1 分光光度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.2 荧光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3 有机磷农药污染及危害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现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有机磷农药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色谱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1 气相色谱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.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毛细管电泳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免疫分析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基于纳米材料和酶抑制原理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新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1 分光光度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2 荧光法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碳量子点的基本性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1 光学性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2 生物毒性与生物兼容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1 激光消融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2 电化学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3 高温热解/煅烧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4 超声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5 水热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碳量子点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1 碳量子点作为金属离子探针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2 碳量子点作为阴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探针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3 碳量子点作为生物分子探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4 碳量子点作为其他类型的探针第31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-32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32-34页
2 材料与方法第34-44页
    2.1 试剂与仪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仪器第35页
    2.2 试剂配制第35-36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构建汞离子荧光传感器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汞离子检测的条件优化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4 果汁中汞离子检测的步骤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5 汞离子对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的计算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6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碳量子点-铜离子体系荧光的恢复构建敌敌畏传感器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碳量子点的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铜离子对碳量子点的猝灭实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敌敌畏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实验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5 实际样品中敌敌畏检测的步骤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6 铜离子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的计算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7 敌敌畏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的计算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8 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构建甲基对硫磷荧光传感器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的制备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L-酪氨酸酶对酪氨酸甲酯修饰的碳量子点的猝灭实验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甲基对硫磷的荧光猝灭抑制实验的条件优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5 实际样品中甲基对硫磷检测的步骤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6 酪氨酸酶对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的计算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7 甲基对硫磷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计算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8 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42-44页
3 结果与分析第44-74页
    3.1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构建汞离子荧光传感器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的表征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汞离子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汞离子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实际样品检测第52页
    3.2 基于碳量子点-铜离子体系荧光的恢复构建敌敌畏传感器第5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机理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碳量子点的表征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铜离子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检测敌敌畏条件优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敌敌畏与抑制率的线性关系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实际样品检测第63-64页
    3.3 基于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构建甲基对硫磷荧光传感器第64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测定有机磷的机理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的制备原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的表征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酪氨酸酶对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检测甲基对硫磷的条件优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甲基对硫磷与抑制率的线性关系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传感器的选择性、稳定性和重现性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实际样品检测第73-74页
4 讨论第74-77页
    4.1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构建汞离子荧光传感器第74-75页
    4.2 基于碳量子点-铜离子体系荧光的恢复构建敌敌畏传感器第75-76页
    4.3 基于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构建甲基对硫磷荧光传感器第76-77页
5 结论第77-78页
    5.1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构建汞离子荧光传感器第77页
    5.2 基于碳量子点-铜离子体系荧光的恢复构建敌敌畏传感器第77页
    5.3 基于L-酪氨酸甲酯功能化的碳量子点构建甲基对硫磷荧光传感器第77-78页
6 创新之处第78-79页
7 参考文献第79-93页
8 致谢第93-94页
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用户生成商业型内容的激励因素研究
下一篇:LED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