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2 昌邑市下营镇镇域规划建设基础分析 | 第13-26页 |
2.1 昌邑市下营镇现状概况 | 第13-18页 |
2.1.1 地理区位 | 第13页 |
2.1.2 历史沿革 | 第13页 |
2.1.3 自然条件 | 第13-15页 |
2.1.4 城乡建设 | 第15-16页 |
2.1.5 社会经济发展 | 第16-18页 |
2.2 昌邑市下营镇规划编制动因 | 第18-19页 |
2.2.1 城乡统筹的时代要求 | 第18页 |
2.2.2 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 | 第18页 |
2.2.3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需求 | 第18-19页 |
2.2.4 小城镇发展的现实要求 | 第19页 |
2.3 相关规划解读 | 第19-20页 |
2.3.1《昌邑市城市总体规划(2004-2020年)》 | 第19页 |
2.3.2《昌邑市村镇体系规划(2009-2030)》 | 第19页 |
2.3.3《昌邑市沿海经济发展区(概念性)总体规划(2008-2020年)》 | 第19-20页 |
2.3.4《山东省昌邑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(2010—2020年) | 第20页 |
2.4 下营镇产业发展SWOT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4.1 优势 | 第20-21页 |
2.4.2 劣势 | 第21-22页 |
2.4.3 机遇 | 第22页 |
2.4.4 挑战 | 第22-23页 |
2.5 目标体系及发展战略 | 第23-26页 |
2.5.1 目标体系 | 第23-24页 |
2.5.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| 第24-26页 |
3 绿色理念下的昌邑市下营镇镇域规划建设内容 | 第26-45页 |
3.1 规划原则 | 第26页 |
3.1.1 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26页 |
3.1.2 城乡一体化原则 | 第26页 |
3.1.3 弹性原则 | 第26页 |
3.1.4 经营城镇原则 | 第26页 |
3.1.5 生态性原则 | 第26页 |
3.2 镇域发展战略 | 第26-28页 |
3.2.1 结构调整战略 | 第26-27页 |
3.2.2 镇村统筹战略 | 第27页 |
3.2.3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| 第27-28页 |
3.3 镇村体系规划 | 第28-42页 |
3.3.1 村庄规划 | 第28页 |
3.3.2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| 第28-30页 |
3.3.3 空间结构规划 | 第30页 |
3.3.4 镇域相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| 第30-32页 |
3.3.5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| 第32-36页 |
3.3.6 镇域生态建设规划 | 第36-37页 |
3.3.7 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| 第37-38页 |
3.3.8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| 第38-41页 |
3.3.9 镇域绿地体系规划 | 第41-42页 |
3.4 镇区规划布局 | 第42-45页 |
3.4.1 镇区规划与建设 | 第42页 |
3.4.2 绿色空间发展 | 第42-43页 |
3.4.3 镇区规划布局 | 第43-45页 |
4 镇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成效 | 第45-52页 |
4.1 镇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| 第45页 |
4.2 镇域村庄绿化建设成效 | 第45-46页 |
4.3 镇域绿色农业林业建设成效 | 第46-51页 |
4.3.1 镇域绿色农业建设 | 第46-47页 |
4.3.2 镇域生态林业建设 | 第47-48页 |
4.3.3 镇域河湖水系景观环境建设 | 第48-49页 |
4.3.4 滨海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| 第49-51页 |
4.4 镇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指标统计 | 第51-52页 |
5 结论 | 第52-53页 |
6 讨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