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9-33页 |
1.1 鱼类投喂研究概况 | 第19-20页 |
1.2 鱼类摄食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4页 |
1.2.1 水温 | 第21页 |
1.2.2 体重 | 第21页 |
1.2.3 食物 | 第21-22页 |
1.2.4 光照 | 第22页 |
1.2.5 溶氧 | 第22页 |
1.2.6 氨氮 | 第22-23页 |
1.2.7 盐度 | 第23页 |
1.2.8 其他环境因子 | 第23页 |
1.2.9 生物因素 | 第23-24页 |
1.3 鱼类摄食的感觉机能 | 第24-25页 |
1.4 鱼类摄食的调控机制 | 第25-27页 |
1.5 摄食节律 | 第27-28页 |
1.6 摄食频率 | 第28页 |
1.7 摄食水平 | 第28-29页 |
1.8 鲑鳟鱼投喂技术 | 第29-30页 |
1.8.1 投喂时间 | 第29页 |
1.8.2 投喂频率 | 第29页 |
1.8.3 投喂量 | 第29-30页 |
1.8.4 投喂方式 | 第30页 |
1.9 哲罗鱼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| 第30-33页 |
1.9.1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| 第30-31页 |
1.9.2 生活习性 | 第31页 |
1.9.3 哲罗鱼研究概况 | 第31页 |
1.9.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1-32页 |
1.9.5 研究路线 | 第32-33页 |
2 哲罗鱼的投喂时间及摄食节律 | 第33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33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2.2.2 实验设计和养殖管理 | 第34-35页 |
2.2.3 生物学指标计算方法 | 第35页 |
2.2.4 统计分析 | 第35页 |
2.3 结果 | 第35-39页 |
2.3.1 摄食节律 | 第35-38页 |
2.3.2 胃排空率 | 第38-39页 |
2.3.3 投喂时间实验 | 第39页 |
2.4 讨论 | 第39-41页 |
2.4.1 摄食节律 | 第39-40页 |
2.4.2 胃排空率 | 第40-41页 |
2.4.3 投喂时间 | 第4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3 哲罗鱼的投喂频率及生理响应机制 | 第42-56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6页 |
3.2.1 实验饲料 | 第42页 |
3.2.2 实验设计和养殖管理 | 第42页 |
3.2.3 营养成分 | 第42-43页 |
3.2.4 消化酶活性 | 第43页 |
3.2.5 血清代谢物 | 第43页 |
3.2.6 基因表达 | 第43-46页 |
3.3 结果 | 第46-53页 |
3.3.1 生长性能 | 第46-47页 |
3.3.2 营养成分 | 第47-49页 |
3.3.3 氨基酸沉积率 | 第49页 |
3.3.4 肠道消化酶 | 第49-50页 |
3.3.5 血清代谢物 | 第50-51页 |
3.3.6 血清免疫指标 | 第51-52页 |
3.3.7 应激反应 | 第52-53页 |
3.4 讨论 | 第53-55页 |
3.4.1 生长性能 | 第53页 |
3.4.2 营养成分 | 第53-54页 |
3.4.3 消化酶 | 第54页 |
3.4.4 血清代谢物 | 第54页 |
3.4.5 免疫力和应激反应 | 第54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4 哲罗鱼的投喂水平及能量学、生理响应机制 | 第56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56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9页 |
4.2.1 实验饲料 | 第56页 |
4.2.2 实验设计和养殖管理 | 第56-57页 |
4.2.3 营养成分和消化率 | 第57页 |
4.2.4 消化酶活性 | 第57页 |
4.2.5 血清代谢物 | 第57页 |
4.2.6 基因表达 | 第57页 |
4.2.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3 结果 | 第59-65页 |
4.3.1 生长性能 | 第59-60页 |
4.3.2 最适投喂水平 | 第60-61页 |
4.3.3 营养成分 | 第61页 |
4.3.4 排泄率、排粪率和表观消化率 | 第61-62页 |
4.3.5 氨基酸沉积率 | 第62-63页 |
4.3.6 能量收支 | 第63页 |
4.3.7 肠道消化酶 | 第63-64页 |
4.3.8 血清代谢物 | 第64页 |
4.3.9 应激反应 | 第64-65页 |
4.4 讨论 | 第65-68页 |
4.4.1 生长性能 | 第65-66页 |
4.4.2 营养成分 | 第66页 |
4.4.3 消化机能 | 第66-67页 |
4.4.4 能量收支 | 第67页 |
4.4.5 血清代谢物 | 第67页 |
4.4.6 应激反应 | 第67-6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5 哲罗鱼仔稚鱼摄食感觉器官的发育与摄食强度的关系 | 第69-77页 |
5.1 引言 | 第69页 |
5.2 材料和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2.1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 | 第69页 |
5.2.2 采样时间和组织学观察 | 第69-70页 |
5.3 结果 | 第70-75页 |
5.3.1 嗅囊发育过程 | 第70-71页 |
5.3.2 味蕾发育过程 | 第71-73页 |
5.3.3 仔稚鱼摄食器官发育与摄食强度的关系 | 第73-75页 |
5.4 讨论 | 第75-7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6 哲罗鱼仔稚鱼的人工开口饵料投喂模式 | 第77-84页 |
6.1 引言 | 第77页 |
6.2 材料和方法 | 第77-81页 |
6.2.1 实验设计和饲养条件 | 第77-78页 |
6.2.2 实验饲料 | 第78-80页 |
6.2.3 数据处理和分析 | 第80-81页 |
6.3 结果 | 第81-82页 |
6.3.1 仔鱼摄食行为 | 第81页 |
6.3.2 生长性能 | 第81-82页 |
6.4 讨论 | 第82-8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7 体重和水温对哲罗鱼幼鱼摄食的影响及能量学机制 | 第84-96页 |
7.1 引言 | 第84页 |
7.2 材料与方法 | 第84-86页 |
7.2.1 实验饲料 | 第84-85页 |
7.2.2 实验鱼驯化 | 第85页 |
7.2.3 生长实验 | 第85页 |
7.2.4 营养成分和消化率 | 第85页 |
7.2.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| 第85-86页 |
7.3 结果 | 第86-93页 |
7.3.1 最大摄食率、特定生长率、饲料效率 | 第86-90页 |
7.3.2 营养成分 | 第90-91页 |
7.3.3 能量收支 | 第91-93页 |
7.4 讨论 | 第93-95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8 哲罗鱼的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 | 第96-102页 |
8.1 引言 | 第96页 |
8.2 生物能量学摄食模型的建立 | 第96-99页 |
8.2.1 能值子模型 | 第96页 |
8.2.2 摄食率子模型 | 第96页 |
8.2.3 排粪子模型 | 第96-97页 |
8.2.4 排泄子模型 | 第97页 |
8.2.5 代谢子模型 | 第97页 |
8.2.6 模型总结 | 第97页 |
8.2.7 生长模型 | 第97-98页 |
8.2.8 最适摄食率模型 | 第98页 |
8.2.9 模型准确性检验 | 第98-99页 |
8.3 模型验证 | 第99-101页 |
8.3.1 实验设计 | 第99-100页 |
8.3.2 结果 | 第100-101页 |
8.4 讨论 | 第101页 |
8.5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9 哲罗鱼的投喂模式 | 第102-105页 |
9.1 引言 | 第102页 |
9.2 投喂时间 | 第102页 |
9.3 投喂频率 | 第102-103页 |
9.4 饲料的选择 | 第103页 |
9.5 投喂量 | 第103-104页 |
9.6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2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6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1页 |
附件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