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4-27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鸟类能量学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3 丹顶鹤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3.1 丹顶鹤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2 丹顶鹤的能量学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4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种群现状 | 第19-24页 |
1.4.1 扎龙国家级保护区概况 | 第19-21页 |
1.4.2 扎龙国家级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种群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4.3 笼养丹顶鹤 | 第24页 |
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6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2 笼养成年丹顶鹤的摄入能量需求 | 第27-44页 |
2.1 材料和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1.1 实验丹顶鹤和食物 | 第28-29页 |
2.1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1.3 数据处理 | 第30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7页 |
2.2.1 笼养成年繁殖丹顶鹤鹤对 | 第30-33页 |
2.2.2 笼养成年非繁殖丹顶鹤 | 第33-34页 |
2.2.3 笼养繁殖与非繁殖丹顶鹤二者比较 | 第34-35页 |
2.2.4 成年丹顶鹤体重与其摄入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5页 |
2.2.5 不同时期的笼养丹顶鹤繁殖鹤对摄入能量需求 | 第35-37页 |
2.3 讨论 | 第37-43页 |
2.3.1 成年丹顶鹤体重的季节性变化 | 第38-39页 |
2.3.2 成年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的季节性变化 | 第39-40页 |
2.3.3 繁殖期繁殖鹤对自身摄入能量需求降低的原因 | 第40-41页 |
2.3.4 摄食食物比例的季节性变化 | 第41页 |
2.3.5 不同时期摄食比例的变化 | 第41-42页 |
2.3.6 摄水量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2.4 本章小节 | 第43-44页 |
3 集群笼养不同鹤龄亚成体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研究 | 第44-68页 |
3.1 材料和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1.1 亚成体丹顶鹤的鹤龄 | 第45页 |
3.1.2 实验丹顶鹤的选择、分组与处理 | 第45-46页 |
3.1.3 体重的测定 | 第46页 |
3.1.4 摄入能 | 第46-47页 |
3.1.5 摄水量 | 第47页 |
3.1.6 排泄次数 | 第47页 |
3.1.7 数据处理 | 第47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60页 |
3.2.1 春季不同鹤龄亚成体丹顶鹤体重和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47-50页 |
3.2.2 夏季不同鹤龄亚成体丹顶鹤体重和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50-53页 |
3.2.3 秋季不同鹤龄亚成体丹顶鹤体重和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53-56页 |
3.2.4 冬季不同鹤龄亚成体丹顶鹤体重和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56-59页 |
3.2.5 亚成体丹顶鹤体重与其摄入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9-60页 |
3.3 讨论 | 第60-67页 |
3.3.1 春季亚成体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 | 第60-62页 |
3.3.2 夏季亚成体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 | 第62-64页 |
3.3.3 秋季亚成体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 | 第64-66页 |
3.3.4 冬季亚成体丹顶鹤摄入能量需求 | 第66-6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4 雏鹤快速生长过程中的摄入能量需求 | 第68-78页 |
4.1 材料和方法 | 第68-71页 |
4.1.1 实验丹顶鹤的选择与处理 | 第68-69页 |
4.1.2 研究方法 | 第69-70页 |
4.1.3 摄入能 | 第70页 |
4.1.4 数据处理 | 第70-71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5页 |
4.2.1 雏鹤出生至秋季的摄入能量需求 | 第71-72页 |
4.2.2 雏鹤秋冬两季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72-75页 |
4.2.3 丹顶鹤雏鹤体重与其摄入能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75页 |
4.3 讨论 | 第75-77页 |
4.3.1 雏鹤出生至秋季的摄入能量需求 | 第75-76页 |
4.3.2 雏鹤秋冬两季节摄入能量需求的比较 | 第76-7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5 食物可获得性对越冬期笼养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 | 第78-87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78-80页 |
5.1.1 实验丹顶鹤的来源、分组、饲养、处理及气候变化 | 第78-79页 |
5.1.2 体重和体温的测定 | 第79页 |
5.1.3 能量收支 | 第79页 |
5.1.4 行为及时间分配 | 第79页 |
5.1.5 数据处理 | 第79-80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2.1 体重变化 | 第80页 |
5.2.2 能量收支水平差异 | 第80-82页 |
5.2.3 排泄次数 | 第82页 |
5.2.4 观察结果 | 第82-83页 |
5.3 讨论 | 第83-87页 |
5.3.1 能量收支、水的摄入和排出、排泄次数及行为 | 第83-84页 |
5.3.2 食物可获得性、体重变化和饲喂方法的可行性 | 第84-86页 |
5.3.3 野生和笼养丹顶鹤食物可获得性及其生态位的差异 | 第86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102页 |
附录 | 第102-10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3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6-108页 |
附件 | 第108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