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8页 |
缩略语 | 第18-21页 |
1 绪论 | 第21-3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21-25页 |
1.1.1 移动通信网络及其数据业务最新发展概况 | 第21-24页 |
1.1.2 选题目的 | 第24-2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5-30页 |
1.2.1 数据业务应用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1.2.2 信令开销问题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1.2.3 用户终端耗电问题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| 第30-31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31-33页 |
2 LTE网络业务生成框架 | 第33-55页 |
2.1 业务建模与应用概述 | 第33-38页 |
2.1.1 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特点 | 第33-35页 |
2.1.2 业务建模的基本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1.3 用于网络规划的业务模型 | 第36-38页 |
2.2 LTE网络业务源生成框架 | 第38-54页 |
2.2.1 LTE主流业务建模 | 第40-48页 |
2.2.2 网络用户混合业务生成 | 第48-51页 |
2.2.3 结合运营商的业务量增长预测 | 第51-5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3 LTE参考网络与系统仿真实现 | 第55-69页 |
3.1 LG U+LTE网络发展概况 | 第55-56页 |
3.2 参考网络 | 第56-59页 |
3.3 采集数据分析 | 第59-61页 |
3.4 仿真平台架构 | 第61-63页 |
3.4.1 系统级仿真方法 | 第61-62页 |
3.4.2 SNEPA仿真平台 | 第62-63页 |
3.5 仿真环境实现 | 第63-66页 |
3.5.1 用户分布 | 第63-64页 |
3.5.2 传播环境模型 | 第64-65页 |
3.5.3 资源映射模型 | 第65-66页 |
3.6 对LTE网络数据业务源生成模型的仿真验证 | 第66-6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4 LTE网络RRC协议信令开销研究 | 第69-102页 |
4.1 LTE RRC概述 | 第70-79页 |
4.1.1 LTE网络架构与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| 第70-73页 |
4.1.2 LTE RRC信令概述 | 第73-76页 |
4.1.3 LTE RRC信令开销量化评估指标 | 第76-79页 |
4.2 LTE RRC信令开销评估 | 第79-85页 |
4.2.1 信道资源使用效率E | 第81页 |
4.2.2 信道峰值资源占用比P | 第81-84页 |
4.2.3 PUCCH的资源开销 | 第84-85页 |
4.3 业务量增长预测下的信道资源消耗评估 | 第85-92页 |
4.3.1 下行控制信道资源消耗变化趋势 | 第85-89页 |
4.3.2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消耗变化趋势 | 第89-91页 |
4.3.3 数据信道的资源消耗 | 第91-92页 |
4.4 信道资源消耗对网络演进策略的影响评估 | 第92-97页 |
4.4.1 参考网络的演进策略仿真 | 第92-94页 |
4.4.2 考虑智能手机信令和VoLTE的网络演进策略 | 第94-97页 |
4.5 信令风暴与规避措施 | 第97-100页 |
4.5.1 信令风暴生成机制 | 第97-98页 |
4.5.2 应用层解决措施 | 第98页 |
4.5.3 网络层解决措施 | 第98-10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5 LTE DRX优化策略研究 | 第102-125页 |
5.1 LTE DRX的概念 | 第102-105页 |
5.2 DRX研究综述 | 第105-106页 |
5.3 3GPP中的DRX机制 | 第106-111页 |
5.3.1 DRX操作过程 | 第106-109页 |
5.3.2 DRX建模分析 | 第109-111页 |
5.4 DRX优化策略 | 第111-122页 |
5.4.1 基于MAC CE的DRX长周期切换方案 | 第111-113页 |
5.4.2 性能分析 | 第113-121页 |
5.4.3 空中接口方案设计 | 第121-12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125-129页 |
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125-126页 |
6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126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7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37-14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