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大学生颜色偏好及颜色隐喻表征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部分 选题缘由与文献综述第7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第7页
    1.2 颜色偏好第7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颜色偏好的概念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颜色偏好的差异性研究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颜色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颜色偏好的研究方法第9-10页
    1.3 颜色隐喻表征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颜色隐喻表征的理论假设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颜色隐喻表征的实证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2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标第12-13页
第二部分 研究一:大学生颜色偏好的性别差异性研究第13-20页
    2.1 目标与假设第13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被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研究设计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仪器及材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研究过程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计分第14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大学生颜色偏好的差异性分析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生色系偏好的差异性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17-19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19-20页
第三部分 研究二: 大学生颜色隐喻表征的研究第20-28页
    3.1 目标与假设第20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被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研究设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材料及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研究过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计分第2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性别大学生颜色隐喻表征的差异性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性别大学生表征相容任务的差异性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26-27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27-28页
第四部分 总的讨论第28-30页
    4.1 大学生颜色偏好和颜色隐喻表征的性别差异性分析第28页
    4.2 颜色偏好对颜色隐喻表征的关系探究第28-29页
    4.3 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启示第29-30页
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第30-31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30页
    5.2 研究创新第30页
    5.3 不足与展望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5页
附录第35-39页
致谢第39页

论文共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生自尊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:班级环境的调节作用
下一篇:大学生大五人格和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: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