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 研究内容框架 | 第13-14页 |
1.5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1.5.1 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5.2 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财务风险预警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2.1 财务风险界定 | 第16页 |
2.2 财务风险预警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2.1 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2.2 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2.2.3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流程 | 第18页 |
2.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4 危机管理理论 | 第19页 |
2.5 策略震撼管理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现状 | 第21-28页 |
3.1 GR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1-22页 |
3.1.1 GR公司概况 | 第21页 |
3.1.2 GR公司组织架构与内部控制 | 第21-22页 |
3.2 GR公司财务风险来源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2.1 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 | 第22-23页 |
3.2.2 产品市场变动 | 第23页 |
3.2.3 “三金压控”压力大 | 第23-24页 |
3.2.4 技术竞争 | 第24页 |
3.3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现状与问题 | 第24-28页 |
3.3.1 预警管理现状 | 第24-26页 |
3.3.2 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| 第28-41页 |
4.1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| 第28-29页 |
4.2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| 第29-34页 |
4.3 功效系数法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| 第34-38页 |
4.3.1 功效系数法基本原理 | 第34-36页 |
4.3.2 功效系数法操作流程 | 第36-37页 |
4.3.3 熵权法的运用 | 第37-38页 |
4.4 警报等级划分与反馈 | 第38-41页 |
4.4.1 预警警限设置与风险等级划分 | 第38-39页 |
4.4.2 警情反馈程序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用分析 | 第41-46页 |
5.1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综合评价系数计算 | 第41-44页 |
5.1.1 评价标准值确定 | 第41页 |
5.1.2 指标权数的计算 | 第41-42页 |
5.1.3 综合评价系数计算 | 第42-44页 |
5.2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6章 GR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对策与建议 | 第46-50页 |
6.1 财务预警体系层面 | 第46-48页 |
6.1.1 提高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| 第46页 |
6.1.2 设立独立财务风险预警部门与管理制度 | 第46-47页 |
6.1.3 保持企业风险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| 第47页 |
6.1.4 开发契合于企业ERP的预警信息系统 | 第47-48页 |
6.2 企业经营管理层面 | 第48-50页 |
6.2.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| 第48页 |
6.2.2 提高现金流管理质量 | 第48-49页 |
6.2.3 加大技术投入,保持企业创新活力 | 第49-50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7.1 结论 | 第50页 |
7.2 展望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