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方法、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0-14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3.3 主要内容 | 第11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界定 | 第14-23页 |
2.1 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2.1.1 产业链及产业链整合 | 第14-15页 |
2.1.2 产业聚集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1.3 全产业链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1.4 产业链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2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8-22页 |
2.2.1 产业链相关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产业链整合相关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全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4 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全产业链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机理分析 | 第23-31页 |
3.1 提高知识管理运用,形成产业间的信息共享 | 第23-24页 |
3.1.1 企业文化协同难度大,难保行业领先地位 | 第23页 |
3.1.2 知识储备匮乏,加大企业经营成本 | 第23-24页 |
3.1.3 知识共享不及时,制约内部沟通 | 第24页 |
3.2 组织架构复杂化,产业链间协调度降低 | 第24-25页 |
3.2.1 产业链协调度降低,层级交流成障碍 | 第25页 |
3.2.2 管理结构由简入繁,企业协同效应降低 | 第25页 |
3.3 可持续服务成本上升,消费者购买力提高 | 第25-27页 |
3.3.1 产品创新成本高,缺乏核心竞争力 | 第26页 |
3.3.2 加剧“牛鞭效应”,供需关系失衡严重 | 第26页 |
3.3.3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,提高消费者购买力 | 第26-27页 |
3.4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,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| 第27-29页 |
3.4.1 获得政策支持,增加财政收入 | 第27-28页 |
3.4.2 取得税收优惠,融资机会增加 | 第28-2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| 第31-61页 |
4.1 公司简介 | 第31-33页 |
4.2 中粮集团的PEST分析 | 第33-36页 |
4.2.1 政治环境(P) | 第33-34页 |
4.2.2 经济环境(E) | 第34-35页 |
4.2.3 社会环境(S) | 第35页 |
4.2.4 技术环境(T) | 第35-36页 |
4.3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 | 第36-38页 |
4.4 中粮全产业链发展SWOT分析 | 第38-42页 |
4.4.1 优势(S) | 第39页 |
4.4.2 劣势(W) | 第39-40页 |
4.4.3 机会(O) | 第40页 |
4.4.4 威胁(T) | 第40-42页 |
4.5 中粮全产业链实施效果分析——基于财务绩效视角 | 第42-59页 |
4.5.1 中国粮油财务绩效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5.2 中粮生化财务绩效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5.3 中粮屯河财务绩效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5.4 中粮与邦吉(BG)绩效对比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5.5 中粮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中粮全产业链面临财务绩效问题的原因 | 第61-64页 |
5.1 信息共享滞后,加剧内部矛盾 | 第61页 |
5.2 产业链间协调度低,资金成本升高 | 第61-62页 |
5.3 产品创新度低,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| 第62页 |
5.4 全产业链战略效果存在滞后性 | 第62-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6章 全产业链战略实施优化路径 | 第64-68页 |
6.1 借助IT信息技术,实现管理目标 | 第64页 |
6.2 形成B2B模式,缩减并购成本 | 第64-65页 |
6.3 持续“瘦身”计划,确保核心竞争力 | 第65页 |
6.4 创新产品,形成进入壁垒 | 第65-66页 |
6.5 培育良好竞争环境,让中国品牌“走出去” | 第66-67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 | 第68-70页 |
7.1 案例研究结论 | 第68-69页 |
7.2 创新点及不足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