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研究基础 | 第15-20页 |
2.1 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5页 |
2.1.1 辅导员 | 第15页 |
2.1.2 微信 | 第15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2.2.1 符号互动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拟剧理论 | 第16页 |
2.2.3 社会交换论 | 第16-17页 |
2.2.4 人际互动的心理机制 | 第17页 |
2.3 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3.1 关于微信的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3.2 关于互动的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3.3 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传统互动模式分析 | 第20-30页 |
3.1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互动场景 | 第20-21页 |
3.2 传统互动模式分类 | 第21-26页 |
3.2.1 面对面形式的交流 | 第21-23页 |
3.2.2 电话形式的纯语音交流 | 第23-24页 |
3.2.3 短信形式的纯文字交流 | 第24页 |
3.2.4 电子邮件形式的网络交流 | 第24-25页 |
3.2.5 校园网络社区交流 | 第25-26页 |
3.3 传统互动模式特点 | 第26-30页 |
3.3.1 面对面交流互动内容广泛 | 第27页 |
3.3.2 受时空限制,互动频率有限 | 第27-28页 |
3.3.3 受身份影响,互动深度不足 | 第28页 |
3.3.4 以信息传递为主,缺乏深层感情交流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模式分析 | 第30-50页 |
4.1 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调查情况 | 第30-32页 |
4.1.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| 第30-32页 |
4.1.2 访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| 第32页 |
4.2 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条件 | 第32-35页 |
4.2.1 互动意愿 | 第32-34页 |
4.2.2 互动媒介 | 第34-35页 |
4.3 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方式 | 第35-43页 |
4.3.1 一对一私聊 | 第36-37页 |
4.3.2 微信群互动 | 第37-38页 |
4.3.3 朋友圈互动 | 第38-40页 |
4.3.4 公众平台互动 | 第40-43页 |
4.3.5 基于微信的开发扫码签名功能 | 第43页 |
4.4 微信互动模式的优势 | 第43-46页 |
4.4.1 互动成本低廉 | 第44页 |
4.4.2 跨越时空互动更为便捷 | 第44-45页 |
4.4.3 跨越身份互动更为自由 | 第45页 |
4.4.4 人-机-人互动模式更符合95后大学生互动习惯 | 第45-46页 |
4.5 微信互动模式的局限性 | 第46-50页 |
4.5.1 微信互动模式总体应用层次较低 | 第46-47页 |
4.5.2 新型互动模式给高校舆情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| 第47-48页 |
4.5.3 微信互动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| 第48页 |
4.5.4 私生活完全曝光影响教师权威性 | 第48页 |
4.5.5 新型互动模式无法完全取代传统互动模式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| 第50-57页 |
5.1 大学生在与辅导员微信互动中的建议 | 第50-51页 |
5.1.1 消除抵触情绪 | 第50页 |
5.1.2 化被动联络为主动沟通 | 第50-51页 |
5.1.3 虚拟社交互动与现实社交互动相结合 | 第51页 |
5.2 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日常工作的建议 | 第51-54页 |
5.2.1 运用微信开展日常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| 第52页 |
5.2.2 加强微信应用能力 | 第52-53页 |
5.2.3 以微信为桥梁寻找共同语言 | 第53-54页 |
5.2.4 具备综合运用多种互动模式的应变能力 | 第54页 |
5.3 高校应加强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引导与规范 | 第54-56页 |
5.3.1 构建新型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体系 | 第55页 |
5.3.2 完善微信渠道的舆情预警与处理 | 第55页 |
5.3.3 建立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长效机制 | 第55-56页 |
5.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 | 第60-78页 |
附录1: 北邮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情况调查问卷(学生用) | 第60-63页 |
附录2: 北邮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情况调查问卷(辅导员用) | 第63-66页 |
附录3: 北京邮电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访谈提纲 | 第66-67页 |
附录4: 辅导员与大学生朋友圈发布内容统计 | 第67-73页 |
附录5: “2013网络工程之家”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数据与发布内容 | 第73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