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引言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| 第15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5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5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2 理论及研究介绍 | 第19-26页 |
2.1 理论介绍 | 第19-25页 |
2.1.1 传统生态足迹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1.2 能值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1.3 能值生态足迹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2 研究方法介绍 | 第25-26页 |
2.2.1 向量自回归模型 | 第25页 |
2.2.2 路径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3 甘肃省能值生态足迹指标体系核算 | 第26-35页 |
3.1 指标体系构成 | 第26页 |
3.2 数据来源 | 第26页 |
3.3 指标计算 | 第26-30页 |
3.3.1 能值生态足迹计算 | 第26-27页 |
3.3.2 能值生态承载力计算 | 第27-29页 |
3.3.3 生态赤字计算 | 第29-30页 |
3.4 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结果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5 衍生指标的核算 | 第32-35页 |
3.5.1 万元GDP生态足迹 | 第32-33页 |
3.5.2 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 | 第33-35页 |
4 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与发展特征 | 第35-45页 |
4.1 研究区概况 | 第35页 |
4.2 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现状 | 第35-36页 |
4.2.1 经济子系统现状 | 第35-36页 |
4.2.2 生态子系统现状 | 第36页 |
4.3 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特征 | 第36-41页 |
4.3.1 经济子系统动态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3.2 生态子系统动态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.3 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关联性的指标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4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估 | 第41-45页 |
5 甘肃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| 第45-52页 |
5.1 甘肃省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互动分析 | 第45-49页 |
5.1.1 指标选取 | 第45-46页 |
5.1.2 模型建立 | 第46-47页 |
5.1.3 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5.2 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足迹的效应分析 | 第49-52页 |
5.2.1 指标选取 | 第49-50页 |
5.2.2 模型建立 | 第50-51页 |
5.2.3 结果分析 | 第51-52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52-57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2-54页 |
6.2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| 第54-57页 |
附表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后记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