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6-7页 |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5-32页 |
1.1 TIM家族的基本概况 | 第15-18页 |
1.1.1 TIM-1 | 第15-16页 |
1.1.2 TIM-2 | 第16页 |
1.1.3 TIM-3 | 第16-17页 |
1.1.4 TIM-4 | 第17-18页 |
1.2 TIM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8-24页 |
1.2.1 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功能 | 第18-19页 |
1.2.2 TIM与细胞凋亡 | 第19-20页 |
1.2.3 TIM与细胞自噬 | 第20-21页 |
1.2.4 TIM与细胞迁移 | 第21-22页 |
1.2.5 TIM与细胞耐受及移植 | 第22-23页 |
1.2.6 TIM与病毒感染 | 第23-24页 |
1.3 TIM分子相关免疫疾病 | 第24-27页 |
1.3.1 TIM与过敏性疾病 | 第24-25页 |
1.3.2 TI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| 第25页 |
1.3.3 TIM与艾滋病 | 第25页 |
1.3.4 TIM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| 第25-26页 |
1.3.5 TIM与脑疟 | 第26页 |
1.3.6 TIM与多发性硬化 | 第26-27页 |
1.4 TIM分子的可溶性形式 | 第27页 |
1.5 TIM分子的互作 | 第27-30页 |
1.6 TIM分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2 实验研究 | 第32-91页 |
2.1 DrTIM-1L分子鉴定及其在适应性体液免疫活化中的作用 | 第32-70页 |
2.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1.1.1 实验动物 | 第32-33页 |
2.1.1.2 主要试剂 | 第33-34页 |
2.1.2 实验方法 | 第34-48页 |
2.1.2.1 DrTIM-1分子克隆 | 第34-35页 |
2.1.2.2 DrTIM-1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 | 第35-37页 |
2.1.2.3 3'-RACE反应 | 第37页 |
2.1.2.4 生物信息学结构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1.2.5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38页 |
2.1.2.6 DrTIM-1L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38-39页 |
2.1.2.7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39页 |
2.1.2.8 抗体的纯化 | 第39-40页 |
2.1.2.9 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 | 第40页 |
2.1.2.10 Western blot分析 | 第40-41页 |
2.1.2.11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41页 |
2.1.2.12 细胞培养和转染 | 第41页 |
2.1.2.13 DrTIM-1L组织分布测定 | 第41-42页 |
2.1.2.14 斑马鱼淋巴细胞的分离 | 第42页 |
2.1.2.15 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分析 | 第42-43页 |
2.1.2.16 流式检测DrTIM-1L~+CD4~+细胞动态增殖 | 第43页 |
2.1.2.17 细胞分选、培养以及鉴定 | 第43-44页 |
2.1.2.18 DrTIM-1L的分子迁移实验 | 第44页 |
2.1.2.19 DrTIM-1L和DrTIM-4L的siRNA制备 | 第44-45页 |
2.1.2.20 核心质粒的构建以及慢病毒包装 | 第45页 |
2.1.2.21 DrTIM-1LsiRNA干扰效果评估 | 第45-46页 |
2.1.2.22 体内抗体封闭和siRNA干扰后检测T细胞的增殖活化 | 第46页 |
2.1.2.23 体外干扰后检测T细胞的增殖活化 | 第46页 |
2.1.2.24 抗体封闭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 | 第46页 |
2.1.2.25 免疫保护实验 | 第46-47页 |
2.1.2.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47-48页 |
2.1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8-70页 |
2.1.3.1 DrTIM-1L基因克隆 | 第48页 |
2.1.3.2 DrTIM-1L基因序列分析 | 第48页 |
2.1.3.3 DrTIM-1L蛋白序列分析 | 第48-50页 |
2.1.3.4 DrTIM-1L染色体定位 | 第50-51页 |
2.1.3.5 DrTIM-1L基因结构特征分析 | 第51页 |
2.1.3.6 DrTIM-1L分子结构特征性分析 | 第51-54页 |
2.1.3.7 DrTIM-1L三维结构对比分析 | 第54-56页 |
2.1.3.8 DrTIM-1L进化树构建与分析 | 第56页 |
2.1.3.9 DrTIM-1L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56-57页 |
2.1.3.10 DrTIM-1L蛋白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| 第57-58页 |
2.1.3.11 DrTIM-1L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58-60页 |
2.1.3.12 DrTIM-1L表达于CD4~+T细胞 | 第60-61页 |
2.1.3.13 DrTIM-1L在CD4~+T细胞内的迁移 | 第61-63页 |
2.1.3.14 DrTIM-1L的组织表达分布 | 第63页 |
2.1.3.15 抗原刺激后DrTIM-1L~+CD4~+细胞的变化 | 第63-64页 |
2.1.3.16 APC和T的磁珠分选与鉴定 | 第64页 |
2.1.3.17 pSUPER-DrTIM-1L干扰质粒的筛选 | 第64-65页 |
2.1.3.18 病毒的感染能力评估结果 | 第65-66页 |
2.1.3.19 DrTIM-1L参与CD4~+T细胞增殖的体内试验 | 第66-67页 |
2.1.3.20 DrTIM-1L促进APC介导的T细胞增殖活化的体外试验 | 第67页 |
2.1.3.21 DrTIM-1L参与IgM的产生 | 第67-68页 |
2.1.3.22 DrTIM-1L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| 第68-70页 |
2.2 DrTIM-4L分离鉴定及其对T细胞活化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| 第70-88页 |
2.2.1 实验方法 | 第70-71页 |
2.2.1.1 DrTIM-4L和sDrTIM-4L基因预测 | 第70页 |
2.2.1.2 sDrTIM-4L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70页 |
2.2.1.3 sDrTIM-4L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70-71页 |
2.2.1.4 带GST标签的sDrTIM-4L融合蛋白的纯化 | 第71页 |
2.2.1.5 sDrTIM-4L蛋白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| 第71页 |
2.2.1.6 DrTIM-4L蛋白表达以及免疫学功能研究 | 第71页 |
2.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71-88页 |
2.2.2.1 DrTIM-4L基因克隆和分析 | 第71-73页 |
2.2.2.2 DrTIM-4L蛋白结构特征 | 第73-76页 |
2.2.2.3 DrTIM-4L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76页 |
2.2.2.4 DrTIM-4L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76-77页 |
2.2.2.5 DrTIM-4L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77页 |
2.2.2.6 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| 第77-78页 |
2.2.2.7 可溶性蛋白sDrTIM-4L诱导表达以及纯化 | 第78页 |
2.2.2.8 DrTIM-4L是一种膜蛋白分子 | 第78-79页 |
2.2.2.9 DrTIM-4L表达在抗原递细胞表面 | 第79-80页 |
2.2.2.10 DrTIM-4LsiRNA干扰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| 第80-81页 |
2.2.2.11 DrTIM-4L的组织分布 | 第81-82页 |
2.2.2.12 DrTIM-4L受抗原刺激诱导表达 | 第82页 |
2.2.2.13 抗原刺激后DrTIM-4L~+MHCII~+双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 | 第82-83页 |
2.2.2.14 DrTIM-4L活化CD4~+T细胞的体内试验 | 第83-84页 |
2.2.2.15 DrTIM-4L活化CD4~+T的体外试验 | 第84-85页 |
2.2.2.16 sDrTIM-4L蛋白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| 第85-87页 |
2.2.2.17 DrTIM-4L参与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 | 第87-88页 |
2.3 DrTIM-1L和DrTIM-4L互作探究 | 第88-91页 |
2.3.1 实验方法 | 第88-89页 |
2.3.1.1 酶联免疫吸附法 | 第88页 |
2.3.1.2 免疫共沉淀 | 第88页 |
2.3.1.3 流式细胞术 | 第88-89页 |
2.3.2 实验结果 | 第89-91页 |
2.3.2.1 DrTIM-1L和DrTIM-4L具有相互结合的能力 | 第89-90页 |
2.3.2.2 磷脂酰丝氨酸可促进DrTIM-1L和DrTIM-4L结合 | 第90-91页 |
3 讨论 | 第91-95页 |
附表1 引物汇总 | 第95-98页 |
附表2 siRNA干扰引物汇总 | 第98-99页 |
本文所涉及的基因序列号以及来源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