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1章 我国腐败案件污点证人现状分析 | 第11-22页 |
1.1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实证考量 | 第11-14页 |
1.1.1 性质上:多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| 第11-12页 |
1.1.2 程序上:多在立案前或侦查阶段 | 第12-13页 |
1.1.3 主体上:多选从犯或行贿犯罪者 | 第13页 |
1.1.4 处置上:多得到司法机关的“对价” | 第13-14页 |
1.2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成因探究 | 第14-18页 |
1.2.1 根本原因:缓和刑诉法内在矛盾 | 第15-16页 |
1.2.2 直接原因:证实犯罪的客观需要 | 第16-18页 |
1.3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实践价值 | 第18-19页 |
1.3.1 发现腐败犯罪线索 | 第18页 |
1.3.2 提供腐败犯罪证据 | 第18-19页 |
1.3.3 瓦解主犯心理防线 | 第19页 |
1.4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机制缺陷 | 第19-22页 |
1.4.1 法律缺位,适用随意性大 | 第19-20页 |
1.4.2 监督缺失,滋生司法腐败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构建我国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22-31页 |
2.1 构建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的必要性 | 第22-26页 |
2.1.1 平衡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 | 第22-24页 |
2.1.2 平衡公平正义与效率成本 | 第24-25页 |
2.1.3 平衡腐败特点和侦查能力 | 第25-26页 |
2.2 构建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的可行性 | 第26-31页 |
2.2.1 理论上可行 | 第27-28页 |
2.2.2 立法上可行 | 第28-29页 |
2.2.3 司法上可行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我国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构想 | 第31-41页 |
3.1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辨析 | 第31-32页 |
3.2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特殊原则 | 第32-35页 |
3.2.1 比例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2.2 司法授权原则 | 第33-34页 |
3.2.3 证据补强原则 | 第34-35页 |
3.3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制度具体内容 | 第35-41页 |
3.3.1 腐败案件使用污点证人范围 | 第35-36页 |
3.3.2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豁免类型 | 第36-38页 |
3.3.3 腐败案件污点证人适用程序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