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语表 | 第5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8页 |
| 1.1 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必要性——未来作战批量伤员产生可能性分析 | 第11-13页 |
| 1.3 研究可行性——现有卫勤研究成果支撑度分析 | 第13-16页 |
| 1.4 研究挑战性——勤务与技术相对分离的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1.5 研究路线图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战术区救护所及其适宜救治技术探讨 | 第18-27页 |
| 2.1 战术区救护所范畴界定 | 第18-20页 |
| 2.2 战术区救护所功能定位探讨 | 第20-21页 |
| 2.3 战术区救护所适宜救治技术讨论 | 第21-22页 |
| 2.4 典型战术区救护所——野战医疗所 | 第22-27页 |
| 第三章 典型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模型构建 | 第27-40页 |
| 3.1 模型选取——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| 第27-30页 |
| 3.2 模型构建——流转、流程、参数 | 第30-38页 |
| 3.3 推广分析——其他类型救护所适用性 | 第38-40页 |
| 第四章 基于训练数据的建模研究 | 第40-89页 |
| 4.1 模型参数抽提 | 第40-42页 |
| 4.2 一般性工作时间参数处理 | 第42-55页 |
| 4.3 专业性工作时间参数处理 | 第55-78页 |
| 4.4 分队人员工作时间求解 | 第78页 |
| 4.5 模型运行结论 | 第78-89页 |
| 第五章 探讨分析及优化建议 | 第89-96页 |
| 5.1 关于战场救护策略选择的弹性 | 第89-90页 |
| 5.2 组间伤员流转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 | 第90-92页 |
| 5.3 后送运力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 | 第92页 |
| 5.4 人员和床位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
| 5.5 救治范围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| 5.6 思考与建议 | 第94-96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96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02页 |
| 文献综述 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背景分析 | 第102-11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11页 |
| 附录 1:预调查问卷 | 第111-115页 |
| 附录 2:正式问卷 | 第115-11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9-120页 |
| 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