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传输线的高速收发器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符号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1.3 论文内容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传输线模型及其特性 | 第20-40页 |
2.1 传输线模型 | 第20-24页 |
2.1.1 理想传输线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1.2 有损传输线模型 | 第22-24页 |
2.1.3 传输线模型使用范围 | 第24页 |
2.2 信号完整性分析 | 第24-30页 |
2.2.1 传输线反射 | 第25-28页 |
2.2.2 传输线损耗 | 第28-29页 |
2.2.3 传输线串扰 | 第29-30页 |
2.3 传输线寄生参数提取 | 第30-35页 |
2.3.1 寄生电阻 | 第30-32页 |
2.3.2 寄生电容 | 第32-34页 |
2.3.3 寄生电感 | 第34页 |
2.3.4 参数提取 | 第34-35页 |
2.4 S参数理论 | 第35-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片上高速收发器研究 | 第40-56页 |
3.1 典型的高速串行接口电路 | 第40-41页 |
3.1.1 ECL | 第40-41页 |
3.1.2 LVDS | 第41页 |
3.2 CML电路结构及原理 | 第41-46页 |
3.2.1 CML参数与规范 | 第42页 |
3.2.2 CML驱动器 | 第42-45页 |
3.2.3 CML接收器 | 第45-46页 |
3.3 CML电路的改进 | 第46-52页 |
3.3.1 发送端均衡 | 第46-48页 |
3.3.2 接收端均衡 | 第48-52页 |
3.4 仿真与分析 | 第52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版图设计及测试方案 | 第56-66页 |
4.1 版图设计 | 第56-59页 |
4.1.1 版图设计规则 | 第56-58页 |
4.1.2 版图设计的一些经验 | 第58-59页 |
4.1.3 版图设计流程 | 第59页 |
4.2 CML版图设计与验证 | 第59-61页 |
4.2.1 CML版图设计 | 第59-60页 |
4.2.2 版图模拟结果 | 第60-61页 |
4.3 测试平台设计 | 第61-64页 |
4.3.1 测试系统 | 第61-62页 |
4.3.2 测试仪器介绍 | 第62页 |
4.3.3 测试方案 | 第62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66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