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超疏水表面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1.1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 | 第10页 |
1.1.2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表面 | 第10-11页 |
1.2 超疏水表面理论基础 | 第11-14页 |
1.2.1 润湿模型 | 第11-13页 |
1.2.2 接触角滞后效应和滚动角 | 第13-14页 |
1.2.3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| 第14页 |
1.3 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3.1 刻蚀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沉积法 | 第16页 |
1.3.3 模板法 | 第16-17页 |
1.3.4 溶胶-凝胶法 | 第17-18页 |
1.3.5 层-层自组装法 | 第18页 |
1.3.6 其他方法 | 第18页 |
1.4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| 第18-21页 |
1.4.1 超疏水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| 第19页 |
1.4.2 超疏水表面在防腐方面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4.3 超疏水表面在流体减阻方面的应用 | 第20页 |
1.4.4 超疏水表面在防冰冻方面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4.5 超疏水表面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| 第21页 |
1.5 超疏水表面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1.5.1 制备上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1.5.2 应用上的问题 | 第22页 |
1.6 疏水分离膜简介及超疏水化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6.1 疏水分离膜简介 | 第22页 |
1.6.2 疏水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7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23-26页 |
1.7.1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7.2 本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PVDF粒子的刻蚀 | 第26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| 第26-27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.1 刻蚀剂的配制 | 第27页 |
2.3.2 刻蚀条件 | 第27-28页 |
2.3.3 粒径分析 | 第28页 |
2.3.4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8页 |
2.3.5 扫面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8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1页 |
2.4.1 刻蚀粒子的TEM图 | 第28-29页 |
2.4.2 刻蚀粒子的SEM图 | 第29-30页 |
2.4.3 刻蚀对PVDF粒子粒径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中空纤维膜的涂覆 | 第32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| 第32-33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3.3.1 涂覆工艺 | 第33页 |
3.3.2 基膜的预处理 | 第33页 |
3.3.3 分散液的配制 | 第33-34页 |
3.3.4 PVDF粒子的超滤涂覆 | 第34-35页 |
3.3.5 PVDF中空纤维膜的干燥 | 第35页 |
3.4 基本测试方法 | 第35-38页 |
3.4.1 始泡点压力 | 第35页 |
3.4.2 纯水通量 | 第35-36页 |
3.4.3 透气系数 | 第36-37页 |
3.4.4 透水压力 | 第37-38页 |
3.4.5 接触角测试 | 第38页 |
3.5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6页 |
3.5.1 分散液溶解度参数对PVDF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5.2 粒子涂覆量对接触角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5.3 粒子涂覆量对透气系数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.4 粒子涂覆量对透水压力的影响 | 第41页 |
3.5.5 粒子涂覆量对始泡点压力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5.6 粒子涂覆量对纯水通量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5.7 粒子涂覆对膜表面结构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5.8 粒子类型对接触角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5.9 粒子类型对透过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5.10 涂覆层牢固性测试 | 第45-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膜蒸馏实验 | 第48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| 第48-49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4.3.1 直接接触膜蒸馏装置 | 第49-50页 |
4.3.2 原料液浓度的选定 | 第50页 |
4.3.3 亲水化时间的测定 | 第50页 |
4.3.4 DCMD通量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4.3.5 临界润湿深度的测定 | 第51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6页 |
4.4.1 疏水改性对抗亲水化时间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4.2 疏水改性对DCMD纯水通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4.3 疏水改性对临界润湿深度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5.1 本文结论 | 第58-59页 |
5.2 前景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72页 |
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