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1 注意偏向 | 第12-15页 |
1.1 注意偏向含义及成分 | 第12页 |
1.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| 第12-14页 |
1.3 注意偏向的电生理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4 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偏向特点 | 第15页 |
2 PTSD认知加工特点 | 第15-20页 |
2.1 PTSD电生理研究 | 第15-17页 |
2.2 PTSD认知功能缺陷 | 第17页 |
2.3 PTSD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偏向特点 | 第17-20页 |
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| 第20-23页 |
1 问题提出 | 第20-21页 |
2 研究思路 | 第21-23页 |
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23-49页 |
实验1 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相关词汇的注意偏向机制 | 第23-30页 |
1.1 实验目的 | 第23页 |
1.2 方法 | 第23-27页 |
1.2.1 研究工具和对象 | 第23-24页 |
1.2.2 研究材料 | 第24-25页 |
1.2.3 研究设计 | 第25页 |
1.2.4 研究程序 | 第25-26页 |
1.2.5 数据处理 | 第26-27页 |
1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9页 |
1.3.1 反应时 | 第27页 |
1.3.2 正确率 | 第27-28页 |
1.3.3 ERPs | 第28-29页 |
1.4 讨论与结论 | 第29-30页 |
实验2 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图片的注意偏向机制 | 第30-36页 |
2.1 实验目的 | 第30页 |
2.2 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2.1 研究工具和对象 | 第30页 |
2.2.2 研究材料 | 第30-31页 |
2.2.3 研究设计 | 第31页 |
2.2.4 研究程序 | 第31页 |
2.2.5 数据处理 | 第31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6页 |
2.3.1 反应时 | 第31-33页 |
2.3.2 正确率 | 第33页 |
2.3.3 ERPs | 第33-36页 |
2.4 讨论与结论 | 第36页 |
实验3 震后PTSD青少年对不同程度地震图片的注意偏向机制 | 第36-42页 |
3.1 实验目的 | 第36-37页 |
3.2 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2.1 研究工具和对象 | 第37页 |
3.2.2 研究材料 | 第37页 |
3.2.3 研究设计 | 第37页 |
3.2.4 研究程序 | 第37页 |
3.2.5 数据处理 | 第37-38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1 反应时 | 第38页 |
3.3.2 正确率 | 第38-39页 |
3.3.3 ERPs | 第39-41页 |
3.4 讨论与结论 | 第41-42页 |
实验4 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图片和一般负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机制 | 第42-49页 |
4.1 实验目的 | 第42页 |
4.2 方法 | 第42-43页 |
4.2.1 研究工具和对象 | 第42页 |
4.2.2 研究材料 | 第42-43页 |
4.2.3 研究设计 | 第43页 |
4.2.4 研究程序 | 第43页 |
4.2.5 数据处理 | 第43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3.1 反应时 | 第43-44页 |
4.3.2 正确率 | 第44-45页 |
4.3.3 ERPs | 第45-47页 |
4.4 讨论与结论 | 第47-49页 |
第四部分 总讨论 | 第49-55页 |
1 研究结果讨论 | 第49-54页 |
2 研究意义 | 第54页 |
3 研究创新 | 第54-55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