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既有线有砟铁路轨道测量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内既有线测量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既有线测量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既有线线形优化重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5 论文结构 | 第15-16页 |
2 既有线固定桩轨道控制网的建立 | 第16-37页 |
2.1 轨道平面控制网 | 第16-25页 |
2.1.1 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案 | 第16-20页 |
2.1.2 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 | 第20-25页 |
2.2 轨道高程控制网 | 第25-29页 |
2.2.1 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 | 第25-27页 |
2.2.2 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| 第27-29页 |
2.3 固定桩控制网建网计算实例 | 第29-36页 |
2.3.1 平面平差计算 | 第30-33页 |
2.3.2 高程平差计算 | 第33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既有线固定桩基础系统精密复测 | 第37-50页 |
3.1 轨道内部几何尺寸 | 第37-41页 |
3.1.1 轨距 | 第37-38页 |
3.1.2 水平(超高) | 第38-39页 |
3.1.3 扭曲 | 第39-40页 |
3.1.4 轨向(正矢) | 第40页 |
3.1.5 高低 | 第40-41页 |
3.2 轨道中线坐标测量 | 第41-44页 |
3.2.1 全站仪自由设站 | 第41-42页 |
3.2.2 自由设站精度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2.3 相邻测站坐标搭接 | 第43-44页 |
3.3 控制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| 第44-50页 |
3.3.1 平面稳定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.2 高程稳定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3 稳定性分析实例 | 第47-50页 |
4 既有线轨道线形优化重构方法 | 第50-70页 |
4.1 概述 | 第50页 |
4.2 铁路线路分段 | 第50-53页 |
4.2.1 直线和圆曲线 | 第50-51页 |
4.2.2 缓和曲线 | 第51-53页 |
4.3 测点里程与线路偏差计算 | 第53-55页 |
4.4 平面曲线线形优化模型 | 第55-60页 |
4.4.0 基于斜率变化的最小二乘拟合和迭代分段方法 | 第55-57页 |
4.4.1 基于最小二乘的直线段拟合模型 | 第57-58页 |
4.4.2 基于方向加速法的缓和曲线与圆曲线拟合模型 | 第58-60页 |
4.5 纵断面重构优化模型 | 第60-62页 |
4.5.1 纵断面曲线精确分段方法 | 第60-61页 |
4.5.2 附有约束条件的圆曲线优化重构 | 第61-62页 |
4.6 轨道调整量的计算方法 | 第62-65页 |
4.6.1 任意里程轨道平面调整量的计算 | 第62-64页 |
4.6.2 任意里程纵断面调整量的计算 | 第64-65页 |
4.7 实例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7.1 平面线形优化实例 | 第65-67页 |
4.7.2 纵断面线形优化实例 | 第67-69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5 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 | 第70-74页 |
5.1 固定桩控制网数据处理 | 第70-72页 |
5.2 轨道线形分段与优化 | 第72-7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