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5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5-23页 |
1.2.1 关于场地分类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2 基于性能的抗震指标研究 | 第17-23页 |
1.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3-24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铁路抗震规范与国内主要抗震规范关于场地条件比较研究 | 第24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场地划分的比较 | 第24-28页 |
2.3 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与峰值加速度取值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2.4 桩—土相互作用的模拟 | 第32-36页 |
2.5 不同场地条件下单墩模型的地震响应 | 第36-4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3 IDA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2-66页 |
3.1 IDA理论简介 | 第42页 |
3.2 几个关键参数的确定 | 第42-49页 |
3.2.1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3.2.2 调幅系数λ_i的选取 | 第43-44页 |
3.2.3 结构响应参数的确定 | 第44页 |
3.2.4 计算终止条件的确定 | 第44-47页 |
3.2.5 多记录IDA曲线的处理 | 第47-49页 |
3.3 案例桥梁简介 | 第49-50页 |
3.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7页 |
3.4.1 Opensees简介 | 第50页 |
3.4.2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50-54页 |
3.4.3 材料本构模型选取 | 第54-57页 |
3.5 结构特征值分析 | 第57-59页 |
3.6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与塑性铰 | 第59-62页 |
3.6.1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 | 第59-60页 |
3.6.2 塑性铰 | 第60-62页 |
3.7 桥墩破坏形式的延性准则 | 第62-64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4 基于IDA的高铁梁桥桥墩的延性指标研究 | 第66-86页 |
4.1 引言 | 第66页 |
4.2 地震记录选取 | 第66-68页 |
4.3 结构响应参数的时程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4 IDA曲线 | 第70-75页 |
4.4.1 核心混凝土和纵向钢筋应变 | 第70-71页 |
4.4.2 墩底截面曲率和墩顶位移 | 第71-73页 |
4.4.3 多记录IDA曲线统计 | 第73-75页 |
4.5 墩高和不同墩高布置对位移延性的影响 | 第75-82页 |
4.5.1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与桥墩弯曲、剪切破坏的判断 | 第76-78页 |
4.5.2 基于IDA的位移延性指标研究 | 第78-82页 |
4.6 曲率与位移的关系 | 第82-8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5 基于IDA的高铁梁桥桥墩的地震易损性研究 | 第86-104页 |
5.1 引言 | 第86页 |
5.2 易损性理论简介 | 第86-88页 |
5.3 损伤状态的描述及指标的确定 | 第88-90页 |
5.4 桥墩需求能力比对数IDA曲线 | 第90-93页 |
5.5 易损性曲线 | 第93-97页 |
5.6 变换DM指标采用损伤指标DI | 第97-102页 |
5.6.1 Park-Ang模型 | 第97-98页 |
5.6.2 Fajfar模型 | 第98-101页 |
5.6.3 变换DM指标易损性曲线 | 第101-10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6.1 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6.2 展望 | 第105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10-11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