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| 第15-17页 |
2 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及DDOS攻击防御概述 | 第17-33页 |
2.1 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关键技术 | 第17-28页 |
2.1.1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 | 第17-20页 |
2.1.2 软件定义网络概述 | 第20-26页 |
2.1.3 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概述 | 第26-28页 |
2.2 DDoS攻击及检测防御概述 | 第28-31页 |
2.2.1 DDoS攻击原理 | 第28-30页 |
2.2.2 DDoS攻击检测防御 | 第30-3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3 基于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DDOS攻击防御机制设计 | 第33-49页 |
3.1 DDoS攻击防御机制总体概述 | 第33-38页 |
3.1.1 DDoS攻击防御机制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| 第33页 |
3.1.2 DDoS攻击防御机制方案概述 | 第33-38页 |
3.2 端口与标识映射功能设计 | 第38-40页 |
3.2.1 端口与标识映射关系建立模块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2.2 接入标识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3 流量统计处理功能设计 | 第40-43页 |
3.3.1 流量统计数据获取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1页 |
3.3.2 流量统计处理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1-43页 |
3.4 DDoS攻击检测防御功能设计 | 第43-47页 |
3.4.1 DDoS攻击检测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3-46页 |
3.4.2 DDoS攻击防御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6-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4 基于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DDOS攻击防御机制实现 | 第49-61页 |
4.1 DDoS攻击防御机制功能实现概述 | 第49-51页 |
4.2 端口与标识映射功能实现 | 第51-55页 |
4.2.1 端口与标识映射建立模块实现 | 第52-53页 |
4.2.2 接入标识异常检测模块实现 | 第53-55页 |
4.3 流量统计处理功能实现 | 第55-57页 |
4.3.1 流量统计数据获取功能模块实现 | 第55-56页 |
4.3.2 流量统计处理模块实现 | 第56-57页 |
4.4 DDoS攻击检测防御功能实现 | 第57-60页 |
4.4.1 DDoS攻击检测功能模块实现 | 第57-59页 |
4.4.2 DDoS攻击防御功能模块实现 | 第59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5 基于控制与数据分离的映射系统DDOS攻击防御机制测试 | 第61-77页 |
5.1 测试环境 | 第61-64页 |
5.1.1 测试环境搭建 | 第61-63页 |
5.1.2 背景流量模拟 | 第63-64页 |
5.2 端口与标识映射功能测试 | 第64-66页 |
5.3 流量统计处理功能测试 | 第66-68页 |
5.4 DDoS攻击检测防御功能性能测试 | 第68-75页 |
5.4.1 DoS攻击测试 | 第68-70页 |
5.4.2 DDoS攻击测试 | 第70-7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/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1-8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