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一)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四、主要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人的需要理论和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的概念及关系阐释 | 第14-18页 |
一、人的需要理论的相关阐释 | 第14-16页 |
(一)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依据 | 第14-15页 |
(二)人的需要的定义 | 第15页 |
(三)中学生的需要及特点 | 第15-16页 |
二、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的相关阐释 | 第16-17页 |
(一)中学德育的含义 | 第16页 |
(二)人文关怀的含义 | 第16页 |
(三)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三、中学生需要与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(一)中学德育人文关怀源于中学生需要 | 第17页 |
(二)中学德育人文关怀是满足中学生需要的重要途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中学德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18-28页 |
一、中学德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5页 |
(一)中学生对自身需要认识不全面,缺乏自我关怀 | 第18-19页 |
(二)师生有效沟通较少,缺乏关爱与理解 | 第19-20页 |
(三)学校德育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| 第20-23页 |
(四)家长道德教育缺失,示范不力 | 第23-24页 |
(五)家庭教养方式不当,缺乏有效亲子沟通 | 第24-25页 |
二、中学德育人文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5-28页 |
(一)中学生对需要的认知不成熟 | 第26页 |
(二)德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未深入人心 | 第26页 |
(三)教师及家长的人文关怀素养偏低 | 第26-27页 |
(四)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加强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的对策思考 | 第28-38页 |
一、加强中学生自身的正确认知与全面发展 | 第28-29页 |
(一)正确认识自身需要,积极寻求满足需要的方式方法 | 第28页 |
(二)树立真、善、美的价值观,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| 第28-29页 |
二、提升学校层面的德育人文关怀 | 第29-35页 |
(一)引导中学生对需要的正确认识 | 第29页 |
(二)提高教师人文素养,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| 第29-30页 |
(三)加强中学德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| 第30-33页 |
(四)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其他渠道进行中学德育人文关怀 | 第33-35页 |
三、注重家庭层面的引导与示范 | 第35-36页 |
(一)尊重中学生的合理需要,鼓励、引导其良性发展 | 第35页 |
(二)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,发挥道德示范的榜样力量 | 第35-36页 |
四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| 第36-38页 |
(一)整合网络信息资源,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| 第36页 |
(二)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| 第36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