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四、研究结果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| 第13-21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(一) 数学问题 | 第13页 |
(二) 问题提出与数学问题提出 | 第13-14页 |
二、问题提出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(一) 以"问题解决"为视角的研究 | 第14页 |
(二) 以"问题意识"为视角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(三) 影响问题提出因素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三、元认知的研究综述 | 第16-21页 |
(一) 元认知 | 第16页 |
(二) 元认知知识 | 第16-17页 |
(三) 元认知监控 | 第17页 |
(四) 元认知相关因素研究 | 第17-18页 |
(五) 元认知知识、元认知监控和数学问题提出 | 第18-21页 |
第3章 高师生问题提出中元认知研究的设计 | 第21-28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(一)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21页 |
(二) 访谈对象的选取 | 第21页 |
二、研究工具 | 第21-24页 |
(一) 师范生问题提出的元认知问卷 | 第21-22页 |
(二)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 | 第22-24页 |
(三) 访谈提纲的设计 | 第24页 |
三、研究过程 | 第24-28页 |
(一) 预测 | 第24-25页 |
(二) 预测问卷的分析与修改 | 第25-27页 |
(三) 正式测查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高师生数学问题提出与元认知的实证研究 | 第28-46页 |
一、统计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2页 |
(一) 元认知与数学问题提出的基本情况 | 第28-30页 |
(二) 高低元认知总分的T检验 | 第30-31页 |
(三) 问题提出能力与元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 | 第31-34页 |
(四) 元认知水平组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组及四个维度的列联表分析 | 第34-38页 |
(五) 元认知及其两个次因素;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及四个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| 第38-42页 |
二、研究的主要结果 | 第42-43页 |
三、研究结论与分析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启示与展望 | 第46-51页 |
一、对教师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启示 | 第46-48页 |
(一) 转变教学观念 | 第46页 |
(二) 解题与提问联系教学 | 第46-47页 |
(三) 教会学生运用反思 | 第47-48页 |
二、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学习的启示 | 第48-49页 |
(一) 丰富学习方式 | 第48页 |
(二) 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 | 第48-49页 |
(三) 培养提问的习惯 | 第49页 |
三、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(一) 研究不足 | 第49-50页 |
(二) 研究展望 | 第50-51页 |
注释 | 第51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件1:访谈提纲 | 第57-58页 |
附件2: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题(初始量表) | 第58-60页 |
附件3:元认知量表(初始量表) | 第60-62页 |
附件4: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题(正式量表) | 第62-63页 |
附件5:元认知量表(正式量表) | 第63-64页 |
后记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