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原子能技术论文--受控热核反应(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)论文--热核装置论文--磁约束装置论文--闭合等离子体装置论文

面向EAST第一壁石墨瓦快速更换的遥操作机器人柔顺控制系统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1.2 国际上主要的托卡马克装置遥操作技术研究现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JET装置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Tore-Supra装置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ITER装置第18-21页
    1.3 EAST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探索第21-26页
    1.4 面向EAST第一壁石墨瓦更换的机器人柔顺控制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机器人柔顺控制综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面向石墨瓦快速更换的机器人柔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第29-30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第30-32页
第二章 EAST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组成第32-47页
    2.1 EAST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概述第32-33页
    2.2 EAST遥操作机器人结构设计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模块化关节设计指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模块化关节结构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Shuttle结构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2.3 EAST遥操作机器人控制系统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第40-45页
    2.4 机器人整体性能优势第45-4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三章 面向石墨瓦快速更换的末端执行器设计第47-65页
    3.1 末端执行器设计要求第47-48页
    3.2 末端执行器总体设计方案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腕关节结构设计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末端感知模块设计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手爪结构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遥操作工具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3.3 末端执行器冷却系统设计第56-60页
    3.4 末端执行器测试第60-6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四章 EAMA柔顺控制系统中的运动控制技术第65-99页
    4.1 正向运动学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可达空间第67-68页
    4.2 逆运动学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几何法求解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值法求解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几何法求解逆运动学实验第73-74页
    4.3 EAMA机械臂柔性模型构建第7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关节柔性模型设计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关节等效刚度计算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关节等效刚度实验第78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EAMA机械臂柔性模型第85-86页
    4.4 关节伺服控制器设计第86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直流伺服电机建模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直流伺服三闭环位置控制器设计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单关节伺服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第92-9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8-99页
第五章 EAMA柔顺控制系统中的视觉和力反馈技术第99-11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9-100页
    5.2 系统配置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视觉系统硬件配置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力反馈系统硬件配置第100-101页
    5.3 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定位技术第101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摄相机标定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摄相机-机器人标定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目标定位第107-109页
    5.4 位置不确定性搜索第109-110页
    5.5 基于动态运动基元理论的力反馈运动控制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路径示教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DMPs力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第111-11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15-116页
第六章 基于视觉和力反馈的石墨瓦拆卸实验研究第116-132页
    6.1 实验平台搭建第116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拆卸工具及拆卸对象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电磁跟踪仪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UR5机器人第119-123页
    6.2 实验准备第123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示教拆卸策略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手眼标定第126-128页
    6.3 实验结果第128-13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31-132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2-136页
    7.1 研究工作总结第132-134页
    7.2 今后工作展望第134-136页
参考文献第136-144页
致谢第144-146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46页

论文共1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针对FLT3-ITD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激酶抑制剂药物学研究
下一篇:4.6GHz/250KW环行器温度补偿器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