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42页 |
1.1 性染色体 | 第14-24页 |
1.1.1 性染色体及性别决定 | 第14-15页 |
1.1.2 哺乳动物性染色体 | 第15-16页 |
1.1.3 性染色体的起源及进化 | 第16-20页 |
1.1.4 X染色体在哺乳动物中的进化 | 第20-22页 |
1.1.5 性染色体剂量补偿效应 | 第22-24页 |
1.2 X染色体起源的逆转座基因 | 第24-30页 |
1.2.1 逆转座基因简介 | 第24-25页 |
1.2.2 X染色体起源的逆转座基因及其进化假说 | 第25-28页 |
1.2.3 X染色体来源的逆转座基因的功能假说 | 第28-30页 |
1.3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减数分裂性染色体沉默 | 第30-42页 |
1.3.1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主要过程 | 第30-36页 |
1.3.2 减数分裂性染色体失活 | 第36-40页 |
1.3.3 性染色体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转录活性 | 第40-42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2-68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42-53页 |
2.1.1 小鼠信息 | 第42页 |
2.1.2 细胞系及菌种 | 第42页 |
2.1.3 质粒载体 | 第42-43页 |
2.1.4 siRNA | 第43页 |
2.1.5 引物序列 | 第43-45页 |
2.1.6 抗体信息 | 第45-46页 |
2.1.7 试剂及耗材 | 第46-51页 |
2.1.8 实验相关溶液配方 | 第51-52页 |
2.1.9 实验仪器 | 第52-53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53-68页 |
2.2.1 质粒载体构建 | 第53-55页 |
2.2.2 细胞培养及转染 | 第55-57页 |
2.2.3 外源导入RPL10L补偿内源RPL10敲除实验 | 第57-58页 |
2.2.4 核糖体分离 | 第58页 |
2.2.5 Polysome profile | 第58-59页 |
2.2.6 Western Blot | 第59-60页 |
2.2.7 RNA抽提 | 第60-61页 |
2.2.8 逆转录(RT) | 第61页 |
2.2.9 RT-PCR | 第61-62页 |
2.2.10 荧光定量PCR | 第62页 |
2.2.11 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| 第62-63页 |
2.2.1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| 第63页 |
2.2.13 STA-PUT法分离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雄性生殖细胞 | 第63-64页 |
2.2.14 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小鼠构建 | 第64-67页 |
2.2.15 高通量蛋白质谱定量分析 | 第67页 |
2.2.16 统计学显著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第3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68-98页 |
3.1 实验结果 | 第68-96页 |
3.1.1 RPL10L仅存在于真兽亚纲哺乳动物 | 第68-69页 |
3.1.2 RPL10L在人和小鼠睾丸中特异表达 | 第69-70页 |
3.1.3 Rpl10l敲除导致小鼠精子发生失败及雄性个体生育力丧失 | 第70-74页 |
3.1.4 Rpl10l敲除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向中期转换失败 | 第74-77页 |
3.1.5 RPL10L与RPL10蛋白均参与核糖体组装 | 第77-80页 |
3.1.6 Rpl10l敲除的粗线期及双线期精母细胞中核糖体生成减少 | 第80-83页 |
3.1.7 Rpl10在减数分裂性染色体失活过程中转录沉默 | 第83-86页 |
3.1.8 RPL10对体细胞的核糖体生成及细胞增殖至关重要 | 第86-88页 |
3.1.9 Rpl10l与Rpl10在小鼠精子发生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中表达互补 | 第88页 |
3.1.10 293T细胞中导入外源RPL10L能够替代内源RPL10的功能 | 第88-91页 |
3.1.11 Rpl10转基因能够挽救Rpl10l敲除小鼠的精子发生和生育力 | 第91-96页 |
3.2 讨论及总结 | 第96-98页 |
3.2.1 Rpl10l是首个被报道的对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至关重要的X染色体起源的逆转座基因 | 第96页 |
3.2.2 Rpl10l及Rpl10的研究证实了逆转座基因的补偿假说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习成果 | 第109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2页 |
附录1 RPL10L与其直系同源物RPL10的基本信息 | 第112-114页 |
附录2 Rpl10l~(+/+)和Rpl10l~(-/-)粗线期及双线期精母细胞中含量有差异的蛋白 | 第114-137页 |
附录3 Rpl10l~(+/+)和Rpl10l~(-/-)粗线期及双线期精母细胞中被定量的核糖体蛋白 | 第137-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