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新诗论文

作家创作与民间文学的发展--韦其麟《百鸟衣》及其前世与今生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对象第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第9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回顾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内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3-14页
第一章 《百鸟衣》前传:作为壮族民间口头传统的“百鸟衣”第14-25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百鸟衣”的自然人文空间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行政区位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自然生态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人文生态第15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百鸟衣”的口传文本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壮族各地的“百鸟衣”口传文本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横县壮族“百鸟衣”故事的口传文本第19-20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百鸟衣”口传文本的演述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演述时间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演述场域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演述者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受众第23-25页
第二章 《百鸟衣》正传:作为作家创作文本的《百鸟衣》第25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韦其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韦其麟的生平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韦其麟的文学创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韦其麟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韦其麟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第30-31页
    第二节 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创作与流传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创作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流传第34-35页
    第三节 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思想内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艺术特色第36-37页
    第四节 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与民间故事“百鸟衣”的比较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与民间故事“百鸟衣”的比较分析第37-39页
第三章 《百鸟衣》后传:从多元叙事到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第39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后《百鸟衣》时代的多元叙事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影视作品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歌舞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邕剧第41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百鸟衣”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百鸟衣”的非遗化过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非遗文本“百鸟衣”与民间口传文本“百鸟衣”的比较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非遗文本“百鸟衣”与叙事长诗《百鸟衣》的比较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百鸟衣”的保护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静态保护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动态保护第46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附录1:文村韦氏族谱第50-53页
附录2:村中祭祀场所第53-56页
附录3:横县县城及文村风光第56-61页
附录4:韦其麟的散文创作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后记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汉越有关生产劳动俗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对比研究
下一篇:《壮族行孝唱〈孟姜女〉》文本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