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9-2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3页 |
·浙江与民营经济的渊源 | 第9-11页 |
·民营经济目前的处境和威胁 | 第11-12页 |
·浙江民营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感性认识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路线框架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4-23页 |
·国外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17-23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23-25页 |
2 农村城镇化和民营经济的内涵 | 第25-30页 |
·中国农村城镇化内涵和模式 | 第25-27页 |
·农村城镇化的内涵 | 第25-26页 |
·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·民营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| 第27-30页 |
·明晰的产权 | 第28页 |
·灵活的经营机制 | 第28页 |
·较强的创新能力 | 第28页 |
·较强的动力机制 | 第28-30页 |
3 民营经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机理 | 第30-37页 |
·民营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方式 | 第30-33页 |
·民营经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起始点和最初的动力 | 第30-32页 |
·民营经济促进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就业量的增加 | 第32页 |
·民营经济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产业的推动力量 | 第32页 |
·民营经济成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共服务的投资经营者 | 第32-33页 |
·民营经济丰富了城镇居民生活和思想方式 | 第33页 |
·民营经济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 | 第33-37页 |
·民营经济通过三大因素影响和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| 第33-35页 |
·民营经济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总结 | 第35-37页 |
4 浙江省的民营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 | 第37-59页 |
·浙江省民营经济推动城镇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| 第37-49页 |
·温州城镇化道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| 第37-39页 |
·台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 | 第39-40页 |
·杭州市萧山区的农村城镇化进程 | 第40-46页 |
·义乌的农村城镇化模式 | 第46-49页 |
·浙江省民营经济推动下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| 第49-58页 |
·内部推力 | 第49-51页 |
·外部拉力 | 第51-57页 |
·政策环境 | 第57-58页 |
·浙江省民营经济推动的农村城镇化典型模式的总结 | 第58-59页 |
5 进一步发挥浙江省民营经济对农村城镇化推动作用的对策 | 第59-64页 |
·出台有利政策,引导民营企业在小城镇聚集 | 第59页 |
·合理选择浙江省的农村城镇化路径 | 第59-60页 |
·科学规划,优化小城镇体系结构 | 第60页 |
·发展战略要统一部署,有所侧重 | 第60-61页 |
·深化城镇化管理制度改革 | 第61-64页 |
·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| 第61页 |
·深化小城镇的土地制度改革 | 第61-62页 |
·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| 第62页 |
·创新城镇化建设筹资机制 | 第62页 |
·创新适应城镇化建设的灵活的财政政策 | 第62-64页 |
6 结论 | 第64-67页 |
·民营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阶段性 | 第64-65页 |
·初期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来源来源于民间 | 第64页 |
·后期的农村城镇化需要政府介入 | 第64-65页 |
·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是一种新型城镇形态 | 第65-66页 |
·城镇化战略具有阶段性 | 第66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66页 |
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