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--设备论文

新型流道式潜水排污泵固液两相流动研究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叶轮形式的改进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固液两相流动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工作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流程第20-21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二章 新型泵叶轮及蜗室的介绍第22-28页
    2.1 叶轮介绍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叶轮几何参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叶轮特点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叶轮通过能力对比第24-25页
    2.2 配套蜗室介绍第25-27页
    2.3 数值计算几何模型第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三章 泵的外特性试验第28-35页
    3.1 外特性试验的目的第28页
    3.2 外特性试验方案及设备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外特性试验方案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现场设备第29-30页
    3.3 试验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试验操作步骤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试验主要测量值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外特性试验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 单相清水数值计算分析第35-51页
    4.1 计算软件与网格划分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数值计算软件介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网格类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网格划分及壁面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网格无关性检验第37-38页
    4.2 数值计算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湍流模型选择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值计算理论方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数值计算参数设定第41-42页
    4.3 泵外特性与内流场特性分析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泵外特性对比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涡壳中截面流场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设计工况下基圆上的绝对速度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湍动能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叶表压力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 固液两相数值计算分析第51-63页
    5.1 多相流函数模型第51页
    5.2 数值计算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相流模型选择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相流介质设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数值计算参数设定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数值计算结果收敛性调节方法分析第52页
    5.3 数值计算结果第52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颗粒浓度对泵特性的影响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颗粒粒径对泵特性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流量对固相颗粒分布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六章 泵的磨蚀试验第63-75页
    6.1 磨蚀试验原理方案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泵磨蚀机理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磨蚀试验原理及方案图第63-64页
    6.2 几种典型磨蚀位置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双叶片潜水排污泵的磨损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三叶片潜水排污泵的磨损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四叶片潜水排污泵的磨损第65-66页
    6.3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66-67页
    6.4 磨蚀试验操作步骤第67-68页
    6.5 磨蚀结果定性分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磨蚀试验分时记录结果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照第70-71页
    6.6 磨蚀结果定量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磨蚀结果称重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磨蚀结果的 3D扫描偏差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6.7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-78页
    7.1 研究总结第75-77页
    7.2 课题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RCCI燃烧数值模拟及燃烧影响因素分析
下一篇:基于dSPACE的汽油/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气ECU控制模型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