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出租车治理的政府责任研究--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3 总结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4页 |
2.1.1 黑车 | 第14页 |
2.1.2 黑出租车 | 第14页 |
2.1.3 黄牛 | 第14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2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2.2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黑出租车市场现状 | 第18-24页 |
3.1 杭州市萧山机场黑出租车市场现状 | 第18-20页 |
3.1.1 黑出租车经营主体分析 | 第18-20页 |
3.1.2 黑出租车车辆分析 | 第20页 |
3.2 杭州市萧山机场黑出租车社会问题 | 第20-24页 |
3.2.1 黑出租车大量涌入 | 第20-21页 |
3.2.2 治安案件量持续攀升 | 第21-22页 |
3.2.3 扰乱正常经营秩序 | 第22页 |
3.2.4 “黄牛”拉客叫客现象普遍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杭州萧山机场黑出租车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| 第24-27页 |
4.1 市场客观需求 | 第24页 |
4.2 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| 第24-25页 |
4.3 现有出租车行业体制弊端 | 第25-26页 |
4.4 监管工作不到位 | 第26-27页 |
第五章 国外出租车行业管理经验借鉴 | 第27-32页 |
5.1 国外出租车行业管理经验 | 第27-29页 |
5.1.1 新加坡 | 第27页 |
5.1.2 澳大利亚 | 第27-28页 |
5.1.3 日本 | 第28页 |
5.1.4 英国 | 第28-29页 |
5.2 经验借鉴 | 第29-32页 |
5.2.1 产权明晰的经营模式 | 第29-30页 |
5.2.2 职责分明张弛有度的监管理念 | 第30页 |
5.2.3 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 | 第30页 |
5.2.4 促进出租车行业社会组织的发展 | 第30页 |
5.2.5 加强约租车的管控 | 第30-32页 |
第六章 治理黑出租车的对策建议 | 第32-41页 |
6.1 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保障投入 | 第32页 |
6.1.1 完善传统的公交系统 | 第32页 |
6.1.2 完善快速公交系统 | 第32页 |
6.2 加强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 | 第32-33页 |
6.3 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 | 第33-38页 |
6.3.1 优化出租车经营权配置 | 第34页 |
6.3.2 完善出租车准入机制 | 第34-35页 |
6.3.3 规范经营权变更 | 第35-36页 |
6.3.4 引导新兴出租车服务模式健康发展 | 第36-38页 |
6.4 建立健全政府治理黑出租车长效机制 | 第38-41页 |
6.4.1 加强执法硬件环境建设 | 第38页 |
6.4.2 联动执法形成合力 | 第38-39页 |
6.4.3 加强执法队伍的监督 | 第39页 |
6.4.4 完善治理黑出租车相关法律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5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