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31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| 第9-12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8页 |
一、高等教育 | 第12-14页 |
二、社会阶层 | 第14-15页 |
三、社会流动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8-27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7页 |
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问卷说明 | 第27-28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7页 |
二、问卷说明 | 第27-28页 |
第五节 研究目的、内容、思路与方法 | 第28-31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28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三、研究思路 | 第29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9-31页 |
第一章 高等教育对社会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之理论基础 | 第31-41页 |
第一节 理性选择理论 | 第31-35页 |
一、理性选择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| 第31-32页 |
二、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| 第32-35页 |
三、理性选择理论运用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| 第35页 |
第二节 文化再生产理论 | 第35-41页 |
一、布迪厄的成长背景 | 第35-36页 |
二、“文化再生产理论”的基本观点 | 第36-40页 |
三、“文化再生产理论”运用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| 第40-41页 |
第二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| 第41-51页 |
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现状 | 第41-42页 |
一、调查结果 | 第41-42页 |
二、数据结果分析 | 第42页 |
第二节 不同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| 第42-49页 |
一、不同阶层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| 第42-44页 |
二、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| 第44-47页 |
三、不同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| 第47-49页 |
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高等教育对不同家庭背景毕业生代际流动的影响 | 第51-69页 |
第一节 高等教育对不同阶层毕业生的代际流动作用 | 第51-60页 |
一、不同阶层毕业生代际流动的结果 | 第51-58页 |
二、数据结果分析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高等教育对城乡毕业生的代际流动作用 | 第60-68页 |
一、城乡毕业生代际流动的结果 | 第61-65页 |
二、数据结果分析 | 第65-68页 |
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四章 不同家庭背景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9-93页 |
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总体分析 | 第69-76页 |
一、高校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| 第69-74页 |
二、原因分析 | 第74-76页 |
第二节 不同阶层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6-90页 |
一、不同阶层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及排序 | 第76-84页 |
二、从不同阶层的资源情况看毕业生择业因素的差异 | 第84-90页 |
小结 | 第90-93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93-101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93-96页 |
一、不同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差异 | 第93-94页 |
二、高等教育对不同家庭背景高校毕业生代际流动作用的差异 | 第94-95页 |
三、不同家庭背景高校毕业生择业影响因素的差异 | 第95-96页 |
第二节 政策建议 | 第96-101页 |
一、政府层面 | 第96-98页 |
二、高校层面 | 第98-99页 |
三、学生层面 | 第99-101页 |
结语 | 第101-103页 |
附录 | 第103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| 第117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1-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