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水产、渔业论文--水产保护学论文--鱼病学论文--微生物性鱼病论文--真菌性鱼病论文

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液对寄生水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前言第10-12页
1. 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1.1 寄生水霉的研究进展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寄生水霉的分类地位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寄生水霉的形态及生活史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寄生水霉的鉴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寄生水霉致病条件及危害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寄生水霉病防治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的研究进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干燥根的鉴别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根的化学成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根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根的抗菌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根的毒副作用第19页
    1.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目的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2. 寄生水霉的分离鉴定第21-28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培养基制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霉的分离纯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寄生水霉的形态学鉴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寄生水霉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2-23页
    2.3 试验结果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寄生水霉形态学鉴定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寄生水霉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24-26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培养条件对观察寄生水霉有性生殖过程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寄生水霉鉴定中ITS序列分析技术的作用第27-28页
3. 两种狼毒的提取液对寄生水霉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第28-38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用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试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仪器第28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的提取液制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提取液对寄生水霉孢子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3.3 试验结果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溶剂对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的提取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提取液对寄生水霉孢子的最低抑菌浓度第31-34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提取条件对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瑞香狼毒、月腺大戟提取液对寄生水霉孢子的抑制作用第35-38页
4. 瑞香狼毒乙醇提取液对寄生水霉生长的影响第38-51页
    4.1 试验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主要试剂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仪器第38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寄生水霉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寄生水霉孢子萌发率的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寄生水霉菌丝形态的观察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寄生水霉超微结构的观察第39-40页
    4.3 试验结果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寄生水霉菌丝生长率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寄生水霉孢子萌发率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寄生水霉菌丝的形态变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寄生水霉超微结构的变化第45-48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瑞香狼毒乙醇提取液对寄生水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瑞香狼毒乙醇提取液对寄生水霉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瑞香狼毒乙醇提取液对寄生水霉细胞结构的影响第49-51页
5. 模拟治疗过程对鲫鱼影响的研究第51-57页
    5.1 试验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用鱼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主要试剂、工具第51页
    5.2 试验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模拟治疗试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鲫鱼中毒症状观察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数据处理第53页
    5.3 试验结果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患病鲫鱼治疗情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试验鲫鱼的症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试验鲫鱼死亡情况第54-55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55-57页
6. 主要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附录第70-73页
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目录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DNA条形码在喇叭河和瓦屋山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重庆綦江稻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迁入虫源分析及迁入量预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