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概述 | 第9-20页 |
1.1 分子系统发育 | 第9-13页 |
1.2 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1.3 瓦屋山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| 第18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5页 |
2.1 标本采集 | 第20页 |
2.2 标本的形态学鉴定 | 第20页 |
2.3 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的样品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2.4 总DNA的提取 | 第21页 |
2.5 PCR扩增和序列的测定 | 第21-23页 |
2.6 序列分析以及拼接 | 第23页 |
2.7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| 第23-24页 |
2.8 分子鉴定 | 第24-25页 |
2.9 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的相互验证以及最终鉴定结果的确认 | 第25页 |
3 结果 | 第25-39页 |
3.1 序列结果 | 第25-26页 |
3.2 系统发育树的结果 | 第26-32页 |
3.3 物种鉴定结果 | 第32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4页 |
4.1 对鉴定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讨论 | 第39-42页 |
4.2 对本研究中物种的分类界定阈值的讨论 | 第42页 |
4.3 条形码技术标记基因及通用性的讨论 | 第42-43页 |
4.4 DNA条形码技术和经典分类学关系的讨论 | 第43-44页 |
4.5 DNA条形码在保护区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适用性 | 第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NCBI注册的基因序列号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