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向实践的师德教育--以提升教师伦理思维的案例研讨为重点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3-24页 |
| ·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20页 |
| ·国外相关研究介绍 | 第20-22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| 第22-24页 |
| 2 理想化:我国师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| 第24-29页 |
| ·突出教师理想人格的修养 | 第24-26页 |
| ·缺乏教师伦理实践的关注 | 第26-27页 |
| ·突出教师理想人格的修养 | 第27-29页 |
| 3 压力大:我国师德教育的现实结果 | 第29-32页 |
| ·师德虚无化 | 第29-30页 |
| ·职业倦怠化 | 第30页 |
| ·专业边缘化 | 第30-32页 |
| 4 无根性:我国师德教育的无效因由 | 第32-35页 |
| ·千年传统,强调教师的圣人角色 | 第32-33页 |
| ·脱离问题,推崇极端的教师个案 | 第33-34页 |
| ·功利至上,应试教育的观念残存 | 第34-35页 |
| 5 实践性: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取向 | 第35-47页 |
| ·解读规范,解决教师实际问题 | 第35-39页 |
| ·运用案例,培养教师伦理思维 | 第39-42页 |
| ·构建模式,支撑教师伦理决策 | 第42-47页 |
| 6 本土化:运用案例分析改善教师伦理思维的尝试 | 第47-63页 |
| ·行动研究目的 | 第47-49页 |
| ·厘清专业伦理素养 | 第47-48页 |
| ·培植专业伦理意识 | 第48-49页 |
| ·解决专业伦理困境 | 第49页 |
| ·行动研究策略 | 第49页 |
| ·行动研究过程 | 第49-61页 |
| ·前测 | 第49-50页 |
| ·第一轮行动研究 | 第50-52页 |
| ·第二轮行动研究 | 第52-55页 |
| ·第三轮行动研究 | 第55-57页 |
| ·第四轮行动研究 | 第57-59页 |
| ·后测结果 | 第59-61页 |
| ·行动研究结果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研究结果 | 第61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7 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