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规划实施评估是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3-14页 |
·当前规划实施评估具有目的性,与规划编制、实施间存在脱离现象 | 第14-15页 |
·实施评估与动态维护二者相互依存 | 第15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| 第19-28页 |
·国外动态维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动态维护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 | 第20-21页 |
·国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| 第21-25页 |
·国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国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国内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理论研究综述 | 第25-27页 |
·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内涵 | 第25页 |
·国内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基于动态维护的规划实施评估理论研究 | 第28-33页 |
·规划编制目标与规划实施效果的差异 | 第28-29页 |
·总体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效果的差异 | 第28页 |
·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效果的差异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页 |
·产生差异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·城市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有待完善 | 第29页 |
·“垂直级”规划承接不足,“平行级”规划协调不足 | 第29-30页 |
·管理部门协作受阻碍影响规划实施 | 第30页 |
·社会协作机制不足影响规划实施 | 第30页 |
·规划执行监督不足 | 第30页 |
·规划实施评估具有目的性,其结果的反馈相对滞后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页 |
·可借鉴因素 | 第31-33页 |
·合理构建规划实施评估体系 | 第31页 |
·动态维护保障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的常态化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建构研究 | 第33-43页 |
·实施评估目标与重点内容 | 第33页 |
·评估目标 | 第33页 |
·实施评估重点内容 | 第33页 |
·构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体系的思路 | 第33-34页 |
·构建评估体系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模型构建的内容 | 第35-38页 |
·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 | 第35页 |
·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评估 | 第35-36页 |
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内容 | 第36-38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·评估指标的等级评定 | 第40-42页 |
·规划实施评估最终分值计算 | 第42页 |
·评估结果判定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实证研究 | 第43-71页 |
·淮南市概况 | 第43-44页 |
·地理位置和行政建制 | 第43页 |
·社会经济发展 | 第43页 |
·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0-2020)简述 | 第43-44页 |
·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0-2020)实施评估 | 第44-64页 |
·淮南市总体规划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| 第44-61页 |
·淮南市总体规划规划实施管理评估 | 第61-64页 |
·评估结果及分析 | 第64-66页 |
·研究建立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| 第66-71页 |
·建立淮南市总体规划编制层面动态维护机制 | 第66-68页 |
·建立健全总体规划阶段性评估成果反馈的动态维护机制 | 第68页 |
·建立职能部门间规划协调机制 | 第68-69页 |
·整合规划,完善“一张图”动态管理系统,构建大数据平台 | 第69-71页 |
第六章 研究创新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·研究创新之处 | 第71页 |
·论文不足及进一步工作方向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