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社会身份研究--以D村基督徒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一、研究的起源和目的 | 第8-9页 |
(一) 研究的起源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的目的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的文献基础 | 第10-15页 |
(一) 关于基督徒身份研究 | 第10-12页 |
(二) 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2-14页 |
(三) 简要评述 | 第14-15页 |
四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(一) 研究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研究的设计和过程 | 第17-20页 |
一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(一) 身份的定义 | 第17页 |
(二) 社会身份 | 第17页 |
(三) 社会身份复杂性 | 第17-18页 |
二、研究个案的选取 | 第18页 |
(一) 选取的缘由 | 第18页 |
三、资料的搜集与样本构成 | 第18-19页 |
(一) 资料搜集的方法 | 第18-19页 |
(二) 样本构成 | 第19页 |
四、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宗教资格:基督徒身份 | 第20-30页 |
一、基督教徒身份的激活 | 第20-24页 |
(一) 基督徒皈信起点的生命时态 | 第20-22页 |
(二) 宗教资格获取的途径 | 第22-24页 |
二、基督徒身份的认同 | 第24-27页 |
(一) 宗教化的语言特征 | 第24-25页 |
(二) 宗教化的思维方式 | 第25页 |
(三) 宗教化的生活方式 | 第25-26页 |
(四) 宗教化的信仰情感 | 第26-27页 |
三、基督徒角色的践行 | 第27-29页 |
(一)“分别为圣”的宗教活动 | 第27-28页 |
(二) 基督徒身份下的日常生活 | 第28-29页 |
四、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基督教徒:社会身份复杂性探究 | 第30-36页 |
一、世俗生活中社会身份感的失落 | 第30-32页 |
(一) 世俗生活中的弱势地位 | 第30页 |
(二) 弱势带来的身份感失落 | 第30-31页 |
(三) 组织化的真空导致身份感的弱化 | 第31-32页 |
二、基督徒:社会身份体制下的排斥结果 | 第32-33页 |
三、基督徒身份:精神生活的归属 | 第33-35页 |
(一) 在社会比较中确立基督徒身份 | 第33-34页 |
(二) 群体追忆使心灵有归属 | 第34-35页 |
四、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基督教与私人领域:新身份与新社会网络 | 第36-40页 |
一、新的社会网络的建立——社会资源的替代 | 第36-37页 |
(一) 以神为中介的人际网络的重构 | 第36页 |
(二) 以神为纽带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| 第36-37页 |
二、改变群体弱势的力量 | 第37-39页 |
(一) 重构个体生活模式 | 第37-38页 |
(二) 重拾个体生活信心 | 第38-39页 |
三、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附录一 | 第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