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| 第8-10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二)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1页 |
三、基本框架和研究内容 | 第11-14页 |
(一)基本框架 | 第11-12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三)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形成 | 第14-21页 |
一、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基础 | 第14-16页 |
(一)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| 第14-15页 |
(二)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| 第15-16页 |
二、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| 第16-21页 |
(一)马克思反官僚主义理论主张 | 第16-17页 |
(二)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 | 第17-19页 |
(三)毛泽东反官僚主义思想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1-33页 |
一、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 | 第21-22页 |
(一)高高在上,滥用权力 | 第21页 |
(二)脱离实际,脱离群众 | 第21-22页 |
(三)办事拖拉,不讲效率 | 第22页 |
(四)压制民主,专横跋扈 | 第22页 |
二、官僚主义的具体危害 | 第22-25页 |
(一)疏远群众联系有损党的形象 | 第22-23页 |
(二)损害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| 第23页 |
(三)阻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| 第23-24页 |
(四)影响社会稳定 | 第24-25页 |
三、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 | 第25-28页 |
(一)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 | 第25-26页 |
(二)管理制度的弊端 | 第26页 |
(三)宗旨意识薄弱和思想作风衰退 | 第26-27页 |
(四)共产国际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四、官僚主义的治理方略 | 第28-33页 |
(一)党的建设是反官僚主义的关键 | 第28-30页 |
(二)领导体制改革是反官僚主义的根本 | 第30-33页 |
第四章 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| 第33-38页 |
一、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官僚主义思想 | 第33-35页 |
(一)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反官僚主义理论主张 | 第33-34页 |
(二)继承与发展了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 | 第34-35页 |
(三)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反官僚主义思想 | 第35页 |
二、为党风廉政建设指明方向 | 第35-38页 |
(一)为反腐倡廉提供理论依据 | 第35-36页 |
(二)为领导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| 第36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书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