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框架及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5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风险 | 第15-16页 |
·信贷风险 | 第16页 |
·贷后管理 | 第16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信息不对称论 | 第16-17页 |
·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理论 | 第17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7-25页 |
·关于信贷风险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贷后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| 第21-24页 |
·简要评述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WF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5-35页 |
·WF银行简介 | 第25-26页 |
·WF银行贷后管理的现状 | 第26-31页 |
·管理目标 | 第26页 |
·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 | 第26-28页 |
·原则与要求 | 第28-29页 |
·工作流程 | 第29-31页 |
·WF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·重营销轻贷后管理现象明显 | 第32页 |
·客户经理的利益与风险不对称 | 第32页 |
·科技水平不高 | 第32-33页 |
·专业化程度不够 | 第33页 |
·贷后管理职能过于分散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及启示 | 第35-40页 |
·国外金融机构 | 第35-37页 |
·美国富国银行 | 第35-36页 |
·日本八千代银行 | 第36-37页 |
·国内金融机构 | 第37-39页 |
·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| 第37-38页 |
·哈尔滨银行 | 第38-39页 |
·经验启示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完善WF银行贷后管理的对策 | 第40-54页 |
·注重风险源头封堵 | 第40-42页 |
·完善工作流程及岗位配置 | 第40-41页 |
·强化贷款“三查”落实 | 第41页 |
·严格授信准入标准 | 第41-42页 |
·持续强化系统管理 | 第42-46页 |
·加强数据源质量管理 | 第42-43页 |
·加强信贷结构管理 | 第43-44页 |
·强化客户评级系统建设 | 第44页 |
·加强出账环节管理 | 第44页 |
·强化贷后环节管理 | 第44-45页 |
·加强不良贷款管控 | 第45-46页 |
·完善预警信息采集 | 第46-51页 |
·信息采集 | 第46-47页 |
·日常监测 | 第47-48页 |
·大客户监测 | 第48-49页 |
·行业风险监测 | 第49-51页 |
·现场检查 | 第51页 |
·强化内部控制 | 第51-52页 |
·牢固确立内部控制意识 | 第51-52页 |
·认真落实内部控制责任 | 第52页 |
·完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| 第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