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·关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方面 | 第13-15页 |
·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定位方面 | 第15-16页 |
·关于金融抑制、金融深化与小额贷款公司关系方面 | 第16页 |
·简要评价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·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机构与功能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小额贷款公司起源与国际比较 | 第24-33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概况 | 第24-28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起源与定位 | 第24-26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国际比较与启示 | 第28-32页 |
·福利主义模式 | 第28-29页 |
·制度主义模式 | 第29-30页 |
·市场主义运作模式 | 第30页 |
·启示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金融抑制中小额贷款公司的“功能错位”—以山东省为例 | 第33-40页 |
·金融抑制与现实表现 | 第33-35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的功能错位:山东案例 | 第35-37页 |
·服务对象转移 | 第35-36页 |
·服务范围收窄 | 第36-37页 |
·转型意愿强烈 | 第37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错位 | 第37-38页 |
·错位与金融资源浪费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金融深化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再定位 | 第40-52页 |
·金融深化过程中国内金融体系的新变化 | 第40-46页 |
·金融制度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金融结构变化 | 第42-43页 |
·金融规模变化 | 第43-44页 |
·融资模式变化 | 第44-46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再定位的多重选择 | 第46-48页 |
·公益性小额贷款组织 | 第46页 |
·专业放贷机构 | 第46-47页 |
·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 | 第47-48页 |
·民营银行 | 第48页 |
·小额贷款公司再定位的政策建议 | 第48-51页 |
·予以精准定位 | 第48-49页 |
·建立转板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实施分类监管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2页 |
·未来展望 | 第52-5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