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4页 |
| 1 引言 | 第14-32页 |
| ·先进高强钢的发展现状 | 第15-20页 |
| ·先进高强钢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发展及成分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·中锰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| ·TRIP效应与残留奥氏体 | 第20-23页 |
| ·TRIP效应的实质 | 第20-22页 |
| ·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 | 第22-23页 |
| ·超细晶钢的制备与塑性变形特性 | 第23-28页 |
| ·获得超细晶钢的途径 | 第24-26页 |
| ·超细晶钢的力学特性 | 第26-28页 |
| ·计算机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| 第28-32页 |
| ·有限元法及ABAQUS软件 | 第28-29页 |
| ·有限元模拟在TRIP钢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9-32页 |
| 2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32-3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32-3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3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4-37页 |
| ·材料制备相关的实验设施 | 第34-35页 |
| 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3 中锰钢成分设计与固态相变规律研究 | 第37-47页 |
| ·实验钢成分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| ·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 | 第38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4 中锰钢的制备工艺及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| 第47-90页 |
| ·预淬火+模拟退火工艺设计处理 | 第49-52页 |
| ·预淬火后罩式退火工艺对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2-67页 |
| ·退火温度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52-58页 |
| ·退火时间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58-64页 |
| ·预淬火温度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| ·预淬火后连续退火工艺对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67-74页 |
| ·退火温度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67-72页 |
| ·退火时间对中锰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| ·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变分析 | 第74-80页 |
| ·温轧工艺研究 | 第80-87页 |
| ·加热和保温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 | 第81-84页 |
| ·温变形行为研究 | 第84-86页 |
| ·温轧工艺对最终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90页 |
| 5 中锰钢的塑性变形行为与TRIP效应研究 | 第90-109页 |
| ·塑性变形规律及加工硬化行为分析 | 第90-93页 |
| ·单向拉伸条件下残留奥氏体的相变规律和稳定性研究 | 第93-101页 |
| ·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 | 第93-98页 |
| ·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分析 | 第98-101页 |
| ·单个残留奥氏体晶粒机械特性的研究 | 第101-10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| 6 中锰钢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的有限元模拟 | 第109-121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109-113页 |
| 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109-111页 |
| ·各组成相的本构模型 | 第111-112页 |
| ·马氏体的相变动力 | 第112-113页 |
| ·单向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的相变和应力应变分布 | 第113-116页 |
| ·材料参数对宏观应力-应变的影响 | 第116-118页 |
| ·双轴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的相变和应力应变分布 | 第118-1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0-121页 |
| 7 结论 | 第121-124页 |
| 8 创新点 | 第124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5-138页 |
|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38-142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