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淀强化奥氏体不锈钢焊件氢脆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1 引言 | 第13-15页 |
| 2 概述 | 第15-46页 |
| ·氢进入金属的过程 | 第15-28页 |
| ·氢在金属表面的吸附 | 第16-17页 |
| ·氢在金属中的扩散 | 第17-22页 |
| ·服役环境中氢的进入 | 第22-28页 |
| ·氢脆与氢致开裂的破坏机理 | 第28-33页 |
| ·氢压理论 | 第28页 |
| ·弱键理论 | 第28-30页 |
| ·位错输送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·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理论 | 第31页 |
| ·氢降低表面能理论 | 第31-32页 |
| ·氢致相变理论 | 第32-33页 |
| ·单相奥氏体合金氢脆的影响因素 | 第33-36页 |
| ·形变速率和实验温度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成分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敏化处理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层错能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合金强度水平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晶粒尺寸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沉淀强化奥氏体合金氢损伤的研究现状 | 第36-44页 |
| ·γ'相与基体之间错配度对合金氢脆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γ'相尺寸对合金氢脆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氢影响变形对合金氢脆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大尺寸沉淀相对合金氢脆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电子束焊接 | 第44-46页 |
| ·电子束焊接技术特点 | 第44-45页 |
| ·焊接工艺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3 焊件的组织结构及基本力学性能 | 第46-51页 |
| ·引言 | 第46页 |
| ·合金成分及焊接工艺 | 第46-47页 |
| ·母材的组织及性能 | 第47-48页 |
| ·焊缝的组织及性能 | 第48-50页 |
| 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4 焊件氢服役安全性评估 | 第51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| ·试验方法及过程 | 第52-54页 |
| ·无载荷充氢 | 第52页 |
| ·恒载荷充氢拉伸 | 第52-54页 |
| ·试验结果及讨论 | 第54-60页 |
| ·氢损伤 | 第54-55页 |
| ·氢致滞后断裂 | 第55-57页 |
| ·氢浓度和氢扩散 | 第57-59页 |
| ·服役安全性评估 | 第59-60页 |
| 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5 大尺寸沉淀相对焊缝氢致滞后开裂的影响 | 第61-78页 |
| ·引言 | 第61-62页 |
| ·实验方法及过程 | 第62-63页 |
| ·焊件微结构TEM表征 | 第62页 |
| ·焊缝充氢TEM原位拉伸 | 第62-63页 |
| ·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63-76页 |
| ·焊件非沉淀强化相的表征 | 第63-70页 |
| ·氢损伤及氢致滞后断裂机理 | 第70-73页 |
| ·TEM原位拉伸结果 | 第73-76页 |
| ·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6 γ'相对Fe-Ni合金焊缝氢致塑性损失的影响 | 第78-95页 |
| ·引言 | 第78-79页 |
| ·实验方法和过程 | 第79-80页 |
| ·硬度测量 | 第79页 |
| ·γ'的TEM表征 | 第79页 |
| ·焊件TEM原位拉伸 | 第79-80页 |
| ·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80-94页 |
| ·焊件硬度分析 | 第80-81页 |
| ·焊件γ'强化相的表征及分析 | 第81-90页 |
| ·TFM原位拉伸 | 第90-94页 |
| ·小结 | 第94-95页 |
| 7 结论 | 第95-96页 |
| 8 论文创新点 | 第96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11页 |
|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11-114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