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10kV 配电网供电的局限性 | 第8页 |
·20kV 配电网供电的必要性 | 第8-9页 |
·城际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升压改造的现实要求 | 第9-10页 |
·城际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城际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·城际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20kV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| 第12-36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供电的优越性 | 第12-13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的电气主接线方式 | 第13-14页 |
·单母线接线方式 | 第13-14页 |
·城际铁路 20kV 电力供电系统主接线方式 | 第14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| 第14-21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| 第15-16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| 第16-18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| 第18-20页 |
·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20kV 配电网系统不同类型线路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| 第21-24页 |
·纯电缆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·纯架空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·混合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·长株潭城际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| 第24-34页 |
·长株潭城际铁路模型及数据 | 第25-26页 |
·长株潭城际铁路 20kV 电力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| 第26-31页 |
·不同线路参数下中性点电阻值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时电阻器技术参数选择 | 第32页 |
·接地变压器的选择 | 第32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20kV 配电网系统继电保护的配置 | 第36-51页 |
·20kV 配电网相间保护配置 | 第36-42页 |
·电流速断保护(I 段)的整定计算原则 | 第36-37页 |
·过电流保护(II 段)的整定计算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暮云—七斗冲线路相间故障保护配置 | 第38-39页 |
·20kV 配电网相间故障时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暮云站各线路相间保护配置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线路长度的相间保护配置 | 第41-42页 |
·20kV 配电网接地保护配置 | 第42-46页 |
·零序电流速断(I 段)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 | 第42页 |
·零序过流(II 段)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暮云—七斗冲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保护配置 | 第43-45页 |
·20kV 配电网接地故障时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暮云站各线路接地保护配置 | 第46页 |
·不同线路长度的接地保护配置 | 第46页 |
·相间电流保护代替零序电流保护的可行性 | 第46-50页 |
·相间电流保护代替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暮云—七斗冲线路相间保护代替零序接地保护的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线路参数下相间电流保护代替零序电流接地保护的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20kV 配电网系统无功补偿的研究 | 第51-60页 |
·无功补偿量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长株潭城际铁路配电网无功补偿位置优化的仿真 | 第52-55页 |
·不同电压等级和线路参数下无功补偿的仿真 | 第55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3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