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关键安全件转向节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建模与运动学分析 | 第14-28页 |
·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 | 第14-15页 |
·悬架的结构特点 | 第14页 |
·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 | 第14-15页 |
·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基于 Adams/Car 的悬架系统建模 | 第16-23页 |
·悬架物理模型简化 | 第17页 |
·悬架几何位置参数 | 第17-18页 |
·悬架质量特性参数 | 第18页 |
·悬架力学特性参数 | 第18-21页 |
·其他参数 | 第21-22页 |
·悬架系统刚柔耦合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基于 Adams/Car 的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前轮前束角 | 第23-24页 |
·前轮外倾角 | 第24页 |
·主销后倾角与后倾拖距 | 第24-26页 |
·主销内倾角与内倾偏移距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转向节结构强度分析 | 第28-38页 |
·结构有限元法 | 第28-29页 |
·基于 HyperMesh 与 Nastran 的转向节结构强度分析 | 第29-37页 |
·转向节结构强度分析流程 | 第29页 |
·转向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4页 |
·基于惯性释放的 Nastran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转向节多轴疲劳寿命分析 | 第38-62页 |
·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静强度理论的推广 | 第38-39页 |
·能量方法 | 第39页 |
·临界平面法 | 第39-40页 |
·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40-42页 |
·材料的疲劳特性 | 第42-43页 |
·材料的 S -N 曲线 | 第42页 |
·材料的疲劳极限 | 第42-43页 |
·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| 第43-45页 |
·尺寸因素 | 第43页 |
·应力集中 | 第43-44页 |
·平均应力 | 第44-45页 |
·表面状态 | 第45页 |
·基于 FEMFAT 的转向节多轴疲劳寿命分析 | 第45-61页 |
·单位载荷静载应力计算 | 第46-49页 |
·载荷谱 | 第49-54页 |
·疲劳损伤参量计算 | 第54页 |
·材料的疲劳特性与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| 第54-56页 |
·疲劳累积损伤值计算 | 第56-57页 |
·转向节最小疲劳寿命计算 | 第57-59页 |
·转向节疲劳安全系数校核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·结论 | 第62页 |
·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