镀锡层无铬钝化工艺及性能检测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| ·概述 | 第14-15页 |
| ·锡的性质及其应用 | 第14页 |
| ·镀锡板简介 | 第14-15页 |
| ·铬酸盐钝化 | 第15-18页 |
| ·化学钝化法 | 第16页 |
| ·电化学阴极钝化法 | 第16-18页 |
| ·无铬钝化 | 第18-24页 |
| ·无机钝化 | 第18-22页 |
| ·有机钝化 | 第22-23页 |
| ·有机无机协同钝化 | 第23-24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2章 实验方法 | 第26-34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工艺流程 | 第27-31页 |
| ·化学除油 | 第28页 |
| ·酸洗除锈 | 第28-29页 |
| ·活化 | 第29页 |
| ·镀锡液配制及电镀锡 | 第29-30页 |
| ·软熔 | 第30页 |
| ·淬水 | 第30页 |
| ·钼酸盐-植酸钝化 | 第30-31页 |
| ·钼酸盐-铈盐钝化 | 第31页 |
| ·铬酸盐钝化 | 第31页 |
| ·钝化膜性能检测 | 第31-34页 |
| ·钝化膜重量测试 | 第31-32页 |
| ·钝化膜附着力测试 | 第32页 |
| ·硫酸铜点滴检测 | 第32页 |
| ·5%盐水浸泡实验 | 第32页 |
| ·中性盐雾实验 | 第32-33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3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第3章 钼酸盐-植酸钝化工艺研究 | 第34-55页 |
| ·镀锡板无铬钝化体系对比 | 第34-35页 |
| ·钼酸盐-植酸钝化液成分的确定 | 第35-42页 |
| ·钼酸铵用量的确定 | 第35-37页 |
| ·植酸用量的确定 | 第37-40页 |
| ·添加剂的确定 | 第40-42页 |
| ·钝化工艺的确定 | 第42-50页 |
| ·钝化液pH值对钝化膜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| ·电流密度对钝化膜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钝化时间对钝化膜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·钝化温度对钝化膜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钝化膜性能检测 | 第50-54页 |
| ·钝化膜重量测定 | 第50页 |
| ·钝化膜附着力测定 | 第50页 |
| ·5%盐水浸泡实验 | 第50-51页 |
| ·中性盐雾实验 | 第51-52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54-55页 |
| 第4章 钼酸盐-铈盐钝化工艺研究 | 第55-83页 |
| ·钝化液成分的确定 | 第55-65页 |
| ·钼酸铵用量的确定 | 第55-57页 |
| ·硝酸铈用量的确定 | 第57-59页 |
| ·添加剂的确定 | 第59-65页 |
| ·钝化工艺的确定 | 第65-74页 |
| ·钝化液pH的确定 | 第65-67页 |
| ·电流密度确定 | 第67-69页 |
| ·钝化时间的确定 | 第69-71页 |
| ·钝化温度的确定 | 第71-73页 |
| ·空停时间的确定 | 第73-74页 |
| ·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74-76页 |
| ·钝化膜性能检测 | 第76-79页 |
| ·钝化膜重量测定 | 第76页 |
| ·钝化膜附着力测定 | 第76页 |
| ·5%盐水浸泡实验 | 第76-77页 |
| ·中性盐雾实验 | 第77-78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 | 第78-79页 |
| ·钝化液的维护 | 第79-81页 |
| ·补加H+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| ·水的补充 | 第81页 |
| ·常见故障纠正 | 第8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| 第5章 两种体系钝化膜性能对比及成膜过程分析 | 第83-94页 |
| ·钼酸盐-植酸钝化与钼酸盐-铈盐钝化对比分析 | 第83-91页 |
| ·钝化膜外观形貌 | 第83页 |
| ·5%盐水浸泡实验 | 第83-84页 |
| ·中性盐雾实验 | 第84-86页 |
| ·电化学测试 | 第86-90页 |
| ·扫面电镜及能谱分析 | 第90-91页 |
| ·钝化成膜机理初步研究 | 第91-93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93-94页 |
| 结论 | 第94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0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02-103页 |
| 致谢 | 第103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