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图表目录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(一)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9页 |
(二)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三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一)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二)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4页 |
四、研究方法与测试方法 | 第14-17页 |
(一)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二)测试工具与测试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对比测量 | 第17-27页 |
一、调查的对象与内容 | 第17-18页 |
(一)调查对象的选取 | 第17页 |
(二)调查内容的选取与界定 | 第17-18页 |
二、规范化的口语表达的具体测量指标项 | 第18-19页 |
三、本研究中口语表达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一)同一客观问题的回答 | 第19-20页 |
(二)同一客观事物的描述 | 第20页 |
四、“回答问题”方式下学生口语表达对比分析 | 第20-23页 |
(一)外来务工子女与原市民子女“回答问题”情况对比 | 第20-22页 |
(二)外来务工子女间“回答问题”情况对比 | 第22-23页 |
五、“看图说话”方式下学生口语表达对比分析 | 第23-27页 |
(一)外来务工子女与原市民子女“看图说话”情况对比 | 第23-24页 |
(二)外来务工子女间“看图说话”情况对比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外来务工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-37页 |
一、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-31页 |
(一)教师教学中忽视对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 | 第27页 |
(二)教师缺少对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评价 | 第27-30页 |
(三)在阶段性教学评价中学校不重视学生口语表达 | 第30-31页 |
二、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34页 |
(一)家庭氛围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| 第32-33页 |
(二)父母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其语言方式,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| 第33-34页 |
三、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4-37页 |
(一)早期生活经历单调 | 第34页 |
(二)缺少正规学前教育经历 | 第34-35页 |
(三)学生阅读量少 | 第35页 |
(四)同伴间语言交流环境的不良影响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建议 | 第37-44页 |
一、教师教学方面 | 第37-42页 |
(一)语言教学活动方面 | 第37-38页 |
(二)教师对学生口语语言的评价方面 | 第38-41页 |
(三)学校加强家校间合作,建立家长学校 | 第41-42页 |
二、家庭方面 | 第42页 |
(一)家长要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| 第42页 |
(二)营造丰富的家庭语言环境 | 第42页 |
三、学生自身方面 | 第42-44页 |
(一)培养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量 | 第42-43页 |
(二)增强勇气和自信,主动争取口语表达的机会 | 第43页 |
(三)自觉规范用语,营造良好的同伴交流环境 | 第43-44页 |
结束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 1:教师访谈提纲 | 第48-49页 |
附录 2:学生访谈提纲 | 第49-50页 |
附录 3:家长访谈提纲 | 第50-51页 |
附录 4:访谈插图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