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论文

论小学生道德发展中潜在课程的影响及其优化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引言第9-17页
 一、选题缘由第9-10页
  (一) 基于小学生道德发展中潜在课程影响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第9页
  (二) 基于提高我国小学德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第9-10页
  (三) 基于拓展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潜在课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领域.. 2第10页
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一) 理论意义第10页
  (二) 实践意义第10-11页
  (三) 学科建设意义第11页
 三、文献综述第11-15页
  (一) 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(二) 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(三) 当前研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第14-15页
 四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15-17页
  (一)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(二) 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(三) 创新点第16-17页
第二章 小学生道德发展与潜在课程相关理论概述第17-24页
 一、核心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(一) 小学生第17页
  (二) 道德发展第17页
  (三) 潜在课程第17-18页
 二、本研究理论基础第18-21页
  (一) 道德发展相关理论概述第18页
  (二) 潜在课程相关理论概述第18-21页
 三、小学生道德发展与潜在课程关系解读第21-24页
  (一) 潜在课程对小学生道德发展影响的特殊性第21-22页
  (二) 潜在课程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作用方式第22-24页
第三章 小学生道德发展中潜在课程影响的现实透视第24-34页
 一、现状举例及存在问题第24-31页
  (一) 物质环境美感不足第24-25页
  (二) 规章制度不适宜小学生道德发展第25-27页
  (三) 精神文化单调枯燥第27-28页
  (四) 师生关系存在异常第28-29页
  (五) 忽视显性课程中的潜在课程第29-31页
 二、原因分析第31-34页
  (一) 历史的维度,传统的教育观念与习惯没有改变第31-32页
  (二) 现实的维度,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第32页
  (三)  主观的维度,对潜在课程认识不足第32-33页
  (四) 客观的维度,经济及人力资源投入不够第33-34页
第四章 小学生道德发展中潜在课程影响的优化第34-40页
 一、转变传统思想——潜在课程优化的基本前提第34页
 二、教师队伍建设——潜在课程发挥积极影响的重要纽带第34-35页
  (一)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注重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第34-35页
  (二) 鼓励教师的自我学习与自我约束第35页
 三、各类型潜在课程的统筹协调——优化的基本方法第35-40页
  (一) 加大投入改善校园物质环境第36-37页
  (二) 根据小学生道德发展特点科学制定规章制度第37页
  (三) 建设充满正能量的校园及班级精神第37-38页
  (四) 改善校园人际关系第38页
  (五) 重视显性课程中的潜在课程第38-40页
结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附录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韩国小学生的汉语人称代词教学模式研究
下一篇:外来务工子女汉语口语表达问题及其成因分析--以沈阳市S校五年级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