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20页 |
·IFN 的发现及分类 | 第10页 |
·IFN-γ的理化特征及分子结构 | 第10-11页 |
·IFN-γ的理化特征 | 第10-11页 |
·IFN-γ的分子结构 | 第11页 |
·IFN-γ受体及作用机理 | 第11-13页 |
·IFN-γ受体 | 第11-12页 |
·IFN-γ信号传导途径 | 第12-13页 |
·IFN-γ的生物学活性 | 第13-15页 |
·IFN-γ的免疫调节活性 | 第13页 |
·IFN-γ的抗病毒活性 | 第13页 |
·IFN-γ的抗肿瘤活性 | 第13-14页 |
·IFN-γ的神经调节作用 | 第14页 |
·IFN-γ的抗寄生虫作用 | 第14页 |
·产 NO 活性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IFN-γ免疫学分析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抗原捕获 ELISA | 第15页 |
·免疫聚合酶链式反应 | 第15-16页 |
·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 | 第16页 |
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| 第16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16-17页 |
·BoIFN-γ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抗 IFN-γ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IFN-γ单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| 第18页 |
·提纯重组干扰素 | 第18页 |
·为部分疾病的诊断提供平台 | 第18页 |
·进行免疫检测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8页 |
·材料 | 第20-22页 |
·质粒及菌株 | 第20页 |
·实验动物及细胞 | 第20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0页 |
·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溶液配置 | 第21-22页 |
·方法 | 第22-28页 |
·抗原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·BALB/c 鼠的免疫 | 第23页 |
·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23页 |
·建立杂交瘤细胞株 | 第23-25页 |
·杂交瘤细胞鉴定 | 第25页 |
·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| 第25-26页 |
·阻断 ELISA 分析单抗与真核细胞表达rBoIFN-γ反应性 | 第26-27页 |
·单克隆抗体识别位点的分析 | 第27页 |
·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6页 |
·免疫原的 SDS-PAGE 分析 | 第28页 |
·间接 ELISA 筛选方法的建立 | 第28页 |
·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杂交瘤细胞株的鉴定 | 第29-31页 |
·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分析 | 第29页 |
·杂交瘤细胞稳定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| 第31-33页 |
·单克隆抗体 Ig 亚类的鉴定 | 第31页 |
·Western blot 鉴定 | 第31-33页 |
·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鉴定 | 第33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分析 | 第33页 |
·阻断 ELISA 分析单抗与真核细胞表达rBoIFN-γ反应性 | 第33-34页 |
·单克隆抗体识别位点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4 讨论 | 第36-38页 |
·单克隆抗体性质的分析 | 第36页 |
·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位点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BoIFN-γ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前景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5 结论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5页 |